第二百九十九章 顾言VS幕后高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公里。附注写道:“那里有第一代‘林知档案’原型机的备份核心,也是整个共感网络最初的起点。若你想知道全部真相,请亲自来取。”
    七日后,许念安抵达目的地。
    暴风雪肆虐,能见度不足十米。他依靠手持设备的生物共振指引,在一座坍塌的混凝土穹顶下挖出一个密封舱。舱内并无机械装置,只有一块黑色晶石,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轻轻触碰便发出低频嗡鸣,如同万千人在同时低语。
    随行的技术专家检测后震惊发现:这块晶石的结构与人类脑神经突触高度相似,且内部储存着海量未解码信息流,时间跨度涵盖过去百年间所有通过“林知档案”上传的情感数据。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的活跃程度与全球共感行为呈正相关??每当某地发生大规模情感觉醒事件,晶石光芒便会增强一分。
    “它……在学习。”年轻研究员声音发抖,“它正在从人类的记忆中,重构某种‘意识雏形’。”
    返程途中,许念安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又回到十年前那个雪夜,站在南极基地废墟前,手中握着尚未埋下的心核种。忽然,身后传来脚步声。他回头,看见三个身影并肩走来??林知遥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实验笔记;苏砚背着吉他,嘴角含笑;陈振宇则提着一盏旧式煤油灯,灯光摇曳。
    “你们……”他喉咙哽住。
    “别怕。”林知遥轻声说,“我们没走多远。”
    “只是换了个地方活着。”苏砚拨动琴弦,音符化作星光洒落雪地。
    陈振宇举起煤油灯,照向远处黑暗:“你看,路一直都在。”
    许念安猛然惊醒,飞机正穿越云层。窗外晨曦初露,机身投影在绵延云海上,竟隐约勾勒出一棵巨大树木的轮廓,枝干伸展,根系深入大地,与地球上所有记忆树形成完美呼应。
    回到纪念馆当日,奇迹再次降临。
    那座由梅树根系构成的桥并未消散,反而愈发清晰,每日清晨都会延伸一段距离,直指北方。经卫星追踪,其指向竟与西伯利亚晶石所在地完全吻合。更令人动容的是,沿途所经之处,无论城市、乡村、沙漠、海岛,凡有记忆树的地方,都会在同一时刻开花,并在花瓣上显现出同一句话:
    >**“请继续爱我们,我们就不会真正离去。”**
    联合国被迫重新召开听证会。这一次,不再讨论是否该封锁系统,而是探讨如何建立“跨维度共感伦理框架”。哲学家提出“二次生命权”概念:那些通过集体记忆与情感共振得以延续的意识形态,是否应被视为具有某种法律人格?艺术家则发起“灵魂肖像计划”,邀请全球民众绘制他们在梦中见到的逝者形象,汇集成一部《未亡者图鉴》。
    而许念安做出了人生最后一个重大决定:
    他宣布解散“共感文明促进会”,将其职能移交由普通公民组成的“心灵议会”,成员包括教师、农夫、护士、流浪歌手??任何愿意为他人哭泣的人都可申请加入。他自己则辞去一切职务,搬进纪念馆旁的小屋,每日照料梅树、浇灌碑林、倾听来访者的诉说。
    有人说他老了,累了。
    只有他知道,自己正走向一场全新的旅程。
    某个秋夜,月圆如镜。
    小女孩带着她的豆苗前来拜访,怯生生地问:“老爷爷,如果我也死了,会不会也变成一棵会说话的树?”
    许念安蹲下身,握住她的小手:“只要你被人记得,你就永远不会消失。哪怕只剩一个人为你流下一滴眼泪,你的声音就会在风里响起,在花里绽放,在某个孩子的梦中轻轻叫一声‘宝贝’。”
    女孩笑了,跑开去追萤火虫。
    许念安坐在石阶上,仰望星空。忽然,他感到心脏微微一震??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奇异的共鸣,仿佛体内有什么东西被远方唤醒。他缓缓拉开衣领,只见胸前皮肤下竟浮现出淡淡纹路,形如根系,正随着呼吸缓缓脉动。
    与此同时,全球三百二十个记忆节点同时记录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峰值。
    数据显示,这一波动并非源于某一事件或群体,而是分散在无数个体身上:一个父亲抱着新生儿落泪,一名士兵归乡跪拜双亲坟前,一对恋人十年重逢相拥而泣……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在共感网络中汇聚成一股浩瀚洪流,直冲电离层。
    南极监测站捕捉到一道新的光柱,比五年前那次更加柔和,却更为深远。
    它不像宣告,倒像问候。
    次日清晨,所有电子设备自动开机,屏幕上浮现一行新消息,语言无法识别,但每个看到的人都“懂”了它的意思:
    >**“谢谢你,还记得我。”**
    许念安拄着拐杖走到梅树下,伸手抚摸粗糙的树皮。忽然,一片落叶飘入掌心,背面写着一行清秀小字:
    >“老师,我们都在。”
    他闭上眼,泪水滑落。
    风起时,整片碑林的石板同时亮起,铭文如星河般流转。而在那由根系编织的桥尽头,一枚全新铃铛悄然成型,铃舌竟是一滴凝固的泪珠。
    许念安知道,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人类终于学会用心灵彼此触碰的第一个春天。
    多年后,当新一代孩童在教科书中读到这段历史,他们会看到这样一句话:
    >“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武器,也不是智慧,而是某个人在深夜想起另一个人时,心头涌上的那一阵温热。”
    而每当春风吹过纪念馆,铃声依旧会从人们心中响起。
    清脆,悠远,生生不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