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0章越王八剑
「二哥你又要走了?我以为你有时间来这里逛逛。我在巫山上找到几个不错的景点。
「等你把巫山开回去,再看吧。」
「等下...你让我押送吗?不是说好了我在这看着,然后等你来押送?押粮官是你,
我是先锋官吧。」
「所以让你先做好前序动作,再等我来收尾啊。也就是你我才会委派这麽重要的工作场「那老四呢?」
「我给老四委派的事和委派给你的不一样。我给你委派的都是急事,没有你就要出大乱子的那种。我给他委派的,都是我自己可以去做,但我自己没有时间去做的事。」
他在试图平衡几个兄弟之间的关系。虽然很显然,老三被分配的工作最多,不过这也与他们对自己的定位相匹配。这几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一一一个很想做些什麽,一个什麽都不想做,一个虽然很想做什麽但是什麽都不想做。
现在六郎已经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杨林是一定要去找他的,至少要知道他在哪,得保持通信,要不然他自已都觉得没法和父亲交代。不过,考虑到他现在大体上安全的,他的远行也得到了李靖本人的默许,当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维持天波的稳定。
先是稳定,继而是繁荣。
然而在这即将进入大争之世的如今,仅仅是保持稳定就已经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处在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草肚皮」的天波,就是这麽个四战之地。
天波虽然属于晋藩,但其实是晋藩在河朔之地的突出部。虽然整条边境并非完全由天波来防御,但天波确实和吴藩的距离非常近。而普藩以东一直到东海的广大区域,都属于一大片碎片化的藩镇。这些地区本来大多都属于朝廷的控制下,但在「黄巢起义」后因为朝廷统治的迅速崩溃,进入了藩镇统治的时代。
晋藩与魏博丶成德丶卢龙三镇,是河朔之地的主导者。晋藩是其中毋庸置疑的主导者,晋王本人统辖了本地区大多数的政治军事活动。魏博丶成德丶卢龙河朔三镇虽然并不是晋藩的封臣,但在长城一线与晋藩处在统一战线之内,是比东南互保更进一步的外交丶
军事同盟。
理论上,河朔三镇都不会独自对外宣战和,只会在与晋藩商议之后,由普藩代为转达。
这虽然看起来是一种臣属关系,但身在局内的杨林知道,河朔三镇对普藩而言还远没有到臣属的地步。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关系,主要还是为了保持长城防线的稳定。
不过在河朔之地的角落,也有汴州的宣武军存在,这是不亚于河朔三镇的这样的次强的藩镇,汴州也是星汉之内有数的大都会,有人也觉得身处网道节点的汴州具有成为星汉首都的潜力。不过统师汴州的朱温,似乎也表现出了异常的低调,在先前的战争中并未站在晋藩或者吴楚的任何一方。
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
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渠道一一主要是李太白那里一一杨林得知了晋王的战略规划。
其中一部分他自己也知道:晋王正在谋划进军白玉京,重归汉皇之位,这需要组织一次远征。但在组织远征之前,普藩必须先处理背后的长城防线,并且协调好河朔地区的局势,主要是河朔三镇。其他那些碎片化的藩镇虽然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他们大多都对晋藩保持恭顺。
这时实际上也是对朝廷保持恭顺,因为对君主效忠就是对君主的君主效忠,是在履行封建义务。
只是从李太白里,杨林获知了有关晋王的战略规划重要情报:晋王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困扰河朔之地的长城边患,然后带着河朔之地的练气士大军打上白玉京,履行最大的忠诚,重建星汉。
这一计划随时都有可能开始执行。因为旁人虽然看不到,但杨林看得很清楚:晋王已经很急迫地在为自己寻找继承人,这说明局势可能发生大变。
因为就目前的稳定局势而言,普藩的内部保持了均衡与和谐。普王不需要过多的讨论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因为他的核心圈子都不介意这件事一一他们自己的人生都是「充话费送的」,当然也不会计较下一代的事。
但晋王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这个时代的特例。如果想要进军白玉京,光靠自己人是不行的,晋王必须将自己的核心圈层扩大一些。这种时候,如果再没有继承人那就说不过去了。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如果没有继承人来继续执行普王的政治遗产,那他的所有保证恐怕都无法兑现。届时晋主将难以遂行自己在星汉的统治。
晋王需要继承人,而从紧迫的程度上就可以看出普王本人对这件事有多麽关注一一他亲自来说服杨林接受「衙内」的头衔,并且要以他的名义来举办比武大会,让他做新的太原公子。这突如其来的安排,就让杨林对感受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气压。
李太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