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铁围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改名叫了清溪县。淳安的铁围山内有十门,有一女子名叫陈硕贞,自称得到了太上老君的传书,在铁围山中修炼成奇门遁甲,
    成为了当世的仙人。她随后号称文佳皇帝,利用法术招揽流民。但随后不久就被房仁裕与崔义玄击败。」
    「当时,闹得很大?」
    「是。」马希范点了点头,「我们这里距离铁围山比较近,所以可以听到许多当地的传闻一一陈硕贞的奇门遁甲,是真的。但是不是太上老君亲传,这就不知道了。」
    「也就是说,她确实是很强?」
    「不是一般的强,是非常之强。就算是高宗时的星汉,也需要调集天军来剿灭。」
    「所以当时为什麽会有流民呢?」这是杨林最关注的事。
    还是因为,在如今的生产规模下,虽然人们的生活相比较之前大唐鼎盛时来说确实有些变化,但事情还没有糟糕到吃不饱饭的地步。
    就算只有最基本的组织,想要吃饱饭也不是那麽难的事。而只要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种民变是很难真的被激发起来的。
    「因为洪水。」马希范回道,「高宗时,新安江爆发了洪水,导致整个淳安陷入了孤立之中。宇宙气候骤然变化,超空间航道无法打通。不少星球依赖外贸的城市化星球因为人口聚集过多,立刻就陷入到了结构性的崩溃中。要不是有人利用法术拯救了时局,等到洪水退去的时候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朝廷无法救灾的时候,自然会有别的人前来救灾。而等大水退去后,没有救灾的朝廷再想回来,那可就办不到了。因为在救灾的过程中,围绕着物资的分发和人员的组织,一个新的权力体系就会形成,取代朝廷原先在这里的统治。
    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发生过无数次。甚至大禹治水本身,就是这种流程的佐证。
    这种事就算是朝廷也不好说什麽。毕竟正如杨林所认为的那样一一朝廷在救灾这件事上是有无限责任的。人吃不饱饭,人活不下去,那人为了生存的本能什麽事都做得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很难去指责这些人,毕竟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
    活下去的号召简单而强大。这种组织在大水退去后也得以留存,并且和朝廷发生了对抗,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六甲之乱」。
    「当时民变的主体,就是铁围山一带的六甲四十八党一一另外,陈硕真本人自称皇帝的事,似乎也为后来的通天帝国提供了一些灵感。毕竟,则天大圣皇帝也是女子称帝。」
    「嗯..:」杨林点了点头,「所以,新安江还会暴发洪水吗?」
    「只要新安江的大堤不被摧毁就行。与北方的许多地方不同,像新安江周边的这些地方,对水脉的依赖相当大。而睦州不只是水脉,也是地脉交汇之地,要不然陈硕真也不会在山中领悟奇门遁甲。如果根源不解决,那麽接下来就算再爆发类似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杨林沉默不语一一这不是可能,而是确实发生了。
    因为如他所知的一一方腊起义和陈硕真的起义其实基本是在同一个地方。而大宋既然要来,那方腊跟着再来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睦州的铁围山,是吗...我会去看看的。不过地图上怎麽没有铁围山?」
    「你用覆船山的名字搜索就行了因为那地方本来的名字就是覆船山。我们口头上一般不说,因为你看我们都在船上,整天覆船山来,覆船山去的,不太吉利。」
    「原来如此..:」杨林看着地图。
    说实话,如果这里真的造反起来,目前的他恐怕是没有什麽办法的除非,他能把巫山世界开过来,并且把整个区域的人在洪水暴发之后都接走。
    这需要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首先他不能在洪水暴发之前就来接人。
    这不合规矩,因为救灾的行为必须发生在灾难爆发之后。爆发之前那是防灾。
    防灾和救灾截然不同,防灾的时候必须按照规矩来,只有救灾的时候才能暂时把规矩抛在后面。他连提前去等着都不行,因为如果他一去就爆发了天灾,那这件事显然和他就产生了因果关系。
    这种嫌疑还会延伸到灾难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让他不能去得太早。
    虽然不能太早,但更不能太迟。因为去迟了就要死人,会死很多人。
    「嗯.:.如果能够知道洪水暴发的时间就好了。」杨林琢磨着,「有没有办法知道具体的时间?」
    「这主要取决于新安江的河堤一一吴越国对修建河堤这件事尤其关注。因为杭州就在新安江下游,整个吴越国都在新安江的流域覆盖的范围内。如果新安江真的出了什麽事,那吴越全国恐怕都将倾覆。」
    「那我这次倒是碰巧了..:」
    这次去杭州捞人的时候,他也正好可以去打探一下新安江的具体情况一一不过,这也只能打听水灾。
    如果是旱灾,或者其他什麽灾情,他就没办法了。
    「我说,小马啊,我要是跑过去和钱谬说:你们发大水了!他会信吗?」
    「我觉得他会。」
    「为什麽?」
    「因为和我们这些外来的人不同一一我们家是从中原来的,祖籍是许昌。虽然我们家已经在荆楚待了两代人了,但其实未必有钱谬那麽爱自己的土地。因为钱谬是本地人,杭州就是他家,他的国民都是他的乡党。我们楚藩才去保守土地的政策,主要是因为天下大局。而钱谬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我想他是带了些乡土之情的。如果有什麽事会威胁到杭州的安全,他一定不会不管。」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提供一些可信度,那麽钱谬多半就会帮忙。
    「所以说..:」马希范提议道,「你不是打算去捞人吗?你不如就以这些信息作为筹码,把你弟弟捞出来。」
    「小马啊小马,你这就看错我了。无论如何,我不会拿亿兆黎民的安危开玩笑。就像我得到情报也直接和你共享一样,我帮你可不是因为盟约,而是因为天下。同样,如果我得到什麽情报,我自然也会第一时间告知钱谬本人。这同样不是因为交换,而是因为人就在那里。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拿人命来要挟别人。」
    杨林还有半句话没有说一一如果钱谬可以被他说动,说明他是个好人。
    好人是相对的好人。对自己的同乡来说,带给他们繁荣与和平钱谬当然是好人。但不管是哪种好人,只要他的好可以覆盖足够大的范围,能够许多人从中受益,那这种好人就不该被人拿枪指着。
    他不会拿枪指着这种人,是因为与这种好人还有更高级的合作方式:互惠互利。
    他希望与马希范建立的就是这种关系。他希望对钱谬也是这样。
    拿百姓的命去要挟,这影响也太坏了,不是个好的开始。
    「派人去他们的地盘上晃悠,影响已经很不好了。既然这样,我就先表示一下诚意好了。那个铁围山也顺路是吧?嗯...我顺路的时候去看看。」
    顺便他也要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叫方腊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