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地震的成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张秋鹏跟陆婷婷对话的时候,曾凡回到了罗马,继续自己的研究。
    他制作出空间合金后,进行多种类型物品的传送实验,发现传送效果好的出奇,可以做到几乎完全的无损传送,反正他感应内几乎没有原子的损失。
    不需要他亲自操作,空间合金就可以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工作,似乎可以永不受损,也不需要充能的一直工作下去。
    空间合金内的那部分电子仿佛继承了他的一部分感应能力,可以通过能量之海源源不断收放能量,相比似乎无所不在、不会枯竭的能量之海,空间合金传送消耗的能量微乎其微,更何况还可以从外部吸收能量。
    传送物品没有问题了,曾凡又尝试传送自己,他的身体本质上和其他人没有区别,只是被他自我改造的更加完美,细胞任何磨损都可以快速修复,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新陈代谢极为缓慢,如果他的身体可以通过空间合金传送,那么别的生物体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去见张秋鹏就是他使用空间合金的第一次传送实验,空间合金内部仿佛是一艘飞船,似乎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与外壁一样的黄金颜色。
    曾凡以前无论是用自身能力传送,还是通过装备传送,都是几乎没有时间感觉的瞬间到达,可是通过空间合金进行传送,他却似乎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
    说了没几句话就从张秋鹏那里离开,曾凡就是想继续实验,搞清楚这种状况。
    通过空间合金接连传送了几个地方,曾凡确认了刚才不是错觉,尽管很短暂,确实有一点点的时间流逝。
    每次的时间都几乎一样长,并没有因为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如果是别人可能都无法察觉到,只有不足零点七纳秒的时间,一纳秒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秒,非常短暂的时间。
    最早实验传送的时候,曾凡就发现传送的远近影响不大,反倒是传送的物体结构复杂程度、总质量造成的难度更大。
    曾凡推测,如果传送更大的质量,可能流逝的时间会更长。
    他对比传送前后外面的时间,并没有延迟,他测量时间用的可是自制高精度原子钟,每秒钟误差不到百万分之一纳秒,无论是天空的十多万只飞鹰,还是数百亿的,都内置多台计时仪器,确保能高精度定位。
    可惜的是,这些高精度计时仪器在传送过程中,全部不起作用,因为原子钟计时靠的就是特定条件下的原子振动频率,而传送过程恰巧会打乱这种频率。
    他还没找到在传送过程中计时的方法,他能察觉到传送过程中的时间流逝,只是基于他敏锐的感应能力,想要进一步通过仪器证实,他就得延长传送的时间。
    传送足够大质量的物体,或许能延长传送的时间,带个计时器一起传送也记不了时,还得曾凡跟着一起传送,这就会增加未知的风险。
    正好他还没测试这块空间合金的最大传送质量,可以先测试一下传送的质量上限,再一起测试传送时间的变化。
    在亚平宁山脉的地下岩层,曾凡这段时间已经陆续开辟了很大的一片空间,受到众多古罗马建筑的启发,这里的地下空间比昆仑那边更加广阔。
    完整版的古斗兽场、万神殿、提图斯凯旋门、古罗马广场、圣天使堡、马切罗剧场、众多的神庙等等,曾凡把参观过的那些遗迹,完全按照地面上的相对位置逐一复原出来,在地下几乎重建了一个公元二世纪前后的罗马城。
    为了确保不会发生坍塌,曾凡并没有完全凿空,只开辟了核心区域四公里方圆的巨型空间,顶部最高处超过五千米,从尖顶向下逐渐变宽,这些主要的建筑基本上都在这片空间范围内。
    去除原建筑选址海拔的因素,最高的斗兽场也不过五十二米,万神殿四十三米,已经是留存下来最高的建筑了。
    为了能从外部感受这些建筑的高大,曾凡还按照原有的地形特点进行开辟,罗马号称七丘之城,建城的地方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最主要的是七座比较高的山丘,海拔最高的地方也不过一百二十多米,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十几米。
    这片复原二世纪时期的古罗马城,除了那些留存下来的遗迹被复原外,还有一些早已消失但有确切记载的建筑,其他的大部分区域都处于毛坯状态,就是一片片石丘,或者巨大的石柱直通空间顶部。
    曾凡并没有像昆仑地下空间那样,大规模改造这里的岩石内部结构,全部变成纳米管水晶体结构增加支撑力,而是尽量保持原汁原味。
    他只在顶部改造了一部分可以调控的水晶体,用于吸收空间热量同时,维持正常空气成分,还可以模仿外面日月星辰的变化,增加更多的真实感。
    地面上的古罗马建筑多数都是大理石,以及碳酸钙沉积岩等易于开采和建造的岩石,只有少数的地方才使用花岗岩,地下一万多米的岩层正相反,主要是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大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