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工人们只要老老实实地照着陈昭的吩咐做事就好了,但玉清昭应宫副使考虑的事就多了。
上司看不见个人影,这“宫阙万间”的重担全部压在陈昭稚嫩的肩膀上。
乐在其中。
冬日的夜晚来得很早,陈昭吃过饭后,天空已蒙上了黑色的轻纱,但现在还不是睡觉的时候。
陈昭带着王卓还有一众来自于延寿宫的骨干,回到了玉清昭应宫外搭的一个简易的小屋内,还有些事得商量。
“这儿可真够冷的。”陈昭搓了搓手,他身体底子好,但其他人就不一定忍受得了刺骨的寒风了。
“多搬几个炭盆进来。”
土屋的四角燃起炭盆,驱逐寒意,桌上数盏油灯燃起,火光照亮十数个年轻人的面庞。
在这儿站着的都是“正延寿宫人”,土木圣体,陈昭心腹中的心腹,个个都识得字。
“首先本官得感谢大家对延寿宫的付出,若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官家住得舒心的延寿宫!”
现场的气氛活络起来,王卓最先拍领导的马屁:
“咱们都是托陈宫使的福,要不是陈宫使拿出那些巧夺天工的物件来,就我等修的宫殿,官家哪会瞧上眼啊!”
“兵无将而不动,蛇无头而不行,我等定紧跟着陈宫使的步伐!”
......
陈昭也是人,自然不能免俗,享受了一番下属的恭维(虽然有些肉麻)后,便步入正题,
打开地上的一个大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些图纸,一人分了一些,说道:
“这是前玉清昭应宫使丁谓,丁宫使留下来的图纸,诸位都看看,我们得改,得大改!”
新官上任三把火,陈昭这第一把就烧到了以前的顶头上司丁谓头上。
众人接过,一切听陈宫使的指挥,借着灯光仔细地看了起来,但是...
“陈宫使,我们得怎么改?”
大伙总得有个方向啊!
“玉清昭应宫修出来是给官家住的,官家怎么住得舒服就怎么来。”
“两千六百一十座宫殿,官家他住不过来,而且这玉清昭应宫修得太大了,也不方便官家出入,得削减规模。”
“削多少?”
陈昭伸出一根手指头。
“削一百座,是不是有点少了?”
“不。”
“削一千座,陈宫使,您得慎重考虑一下啊!”
“我的意思是削到一千座,准确来说是九百九十九座宫殿。”
“啊?陈宫使,这样不太好吧...”王卓委婉地劝阻道。
官家修玉清昭应宫不就是想修得多点,看着气派些吗?
九百九十九座,听着是很吉利,但这和官家想显摆的心思背道而驰啊!
陈昭伸出食指,在众人面前轻轻晃动:
“不不不,这宫殿可不是修得越大越好。”
“就像延寿宫,大吗?一点都不大,但官家就是住得高兴,住得舒服。”
“现在我们建造宫殿的思路一定要调整过来,不要只注重广度,而是要注重深度,明白了吗?”
“没有。”众人摇头。
“那好吧,本官就明着和你们说了,玉清昭应宫没钱了,两千多座宫殿咱们修不起。”
延寿宫花得可是陈昭自己的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但玉清昭应宫画的可是公家的钱。
这种大额钱款的申报最是麻烦,尤其是掌管大宋钱袋子的三司使丁谓和他有龌龊,想拿到经费不拖上三五个月都算他丁谓有良心。
而且丁谓留下来的烂摊子陈昭还得给他收拾呢!
只能苦一苦赵恒了。
“喔~明白了,陈宫使你早说嘛。”
“咱宫殿是修得少,但也不能跌份!”
“一切标准参考延寿宫的来!”
“那陈宫使,是不是每座宫殿咱们都得装上玻璃、地暖什么的?”有工人问道。
“你傻呀,这么做,成本得多大?”已经有人学会举一反三了。
陈昭欣慰地点点头,说道:“地暖只有冬天才用,每座宫殿都装上,这叫铺张浪费,官家是不会喜欢的。”
“深度,深度明白吗?”
“本官给你们举一个例子,拿纸笔来!”
边上有人递了过去,向陈昭献着殷勤,还顺带着帮他连墨也一起磨好。
陈昭接过,简单几笔就勾勒出轮廓,是现代最为常见的“双向横拉式窗户。”
“这窗户...是左右开的?”
受技术的制约,在古代几乎没有左右开的窗户。
“这个卡槽,陈宫使,我觉得可以请技艺精湛的木匠照着你的图纸一点一点刻出来。”
“至于玻璃和边框的粘合,可以用糯米灰浆!”有人提议道。
“能左右开的窗户,这样视野就大了很多,确实巧妙,深度...我好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