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元旦节当日,朝廷举办了热闹的大朝会,大中祥符二年,还算太平,君臣们难得有机会放松一下。
连寇准和王钦若这对老冤家也能“心平气和”地讲上两句话。
接着就是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大宋官员的日子过得舒坦,又是五天假。
这是大中祥符三年的第一个正式的朝会。
“陛下,臣弹劾枢密使王钦若与多位道士交好,在家私藏天文卜相之书!”
监察御史齐鸣泰说道。
“台谏制度”在真宗朝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大宋“文人治国”,那群士大夫们就想方设法地要去约束皇帝的权力。
而且赵恒也明白自己不是太祖、太宗那样的雄主,但也不完全是个昏君,也愿意有人来监督自己,当然,也得监督朝堂上的相公们。
就这样,大宋的监察御史们便有了可以尽情发展的土壤。
皇权特许,闻风言事!
台官和谏官上书谏言时,原则上对传闻中得到的材料,不必追究真实与否,也不必书告事人的姓名,便可据此而弹劾,而不负任何责任。
是党争时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刃。
而且台谏官的选拔十分严格。
非进士出身不选。
无地方任职经历不选。
得是京朝官。
还不能和现任宰执有亲密关系。
淡泊名利、重视名节、学识渊博...
如此他们才有底气和勇气向相公们“拔刀”!
这是过完年后的第一个朝会,许久未见,朝堂上难得有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但这位监察御史“不懂事”的弹劾,却让朝堂的氛围瞬间降到冰点。
赵恒的眼窝微微凹陷,目光漂浮,不枉陈昭辛辛苦苦为他建了座延寿宫,好为大宋皇室开枝散叶。
但此刻虚浮的目光也变得凌厉,落在齐鸣泰身上。
陈昭升为玉清昭应宫副使,这上朝的位次也得提上一提,虽然还是靠后,但已经能让赵恒清楚地看到他了。
不过有一点坏处就是陈昭常常依靠的那根柱子远离了他。
但陈昭“天赋异禀”,站着睡也能睡着,齐鸣泰的话将他从“天外世界”又拉了回来。
“王钦若...是寇公指使的吗?”清醒后的陈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寇准,“南北党争”还没结束呢!
感受到“欢喜”的情绪,得,果然是寇准干得。
在反思完自己上次的失误,再经过半年的隐忍后,寇老西又向他的政敌王钦若发动了攻势,而且这此直接打在了他的命门上!
相较于半年前的“贪腐”一事,这次赵恒表现得上心很多:
“为何?”
语气中少了维护之意。
在赵恒看来,你王钦若可以帮着我搞神道设教的把戏,但决不允许自己与道术之士搞这一套。
“王钦若,僭越了!”
更何况,有着陈昭的“助攻”,赵恒对“天书封禅”的热情不减,但对道士们的好感可是大大降低。
在开封府的围追堵截之下,最近牛鼻子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商州衙门逮捕了一个私藏禁书的道士,据说能施展法术驱使六丁六甲之术。”
“但衙役们打过他一顿后就老实了,他承认自己出入过枢密使王钦若之门,还得到过他的赠诗。”
“就在这儿。”
“呈上来!”
赵恒身后的周怀政小步慢跑地拿过“罪证”,恭敬地献给赵恒。
赵恒接过,只看上两眼就确定这是王钦若的字迹,好不容易和颜悦色的脸又阴沉下去,目光落在王钦若身上。
根据笑容守恒定律,在朝堂上有人不开心时,就必然有人开心,就像...
“好哇,好的很!”
寇公终于扬眉吐气一回了!
那王钦若深得圣眷,人又狡诈,跟个泥鳅一样滑溜,抓不到他的把柄。
但陈昭那小子话说得没错:“这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你只要安安心心地等着你的对手犯错误就行了。”
这半年来,寇公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同时也不忘“耳听八方”,寻找王钦若的罪证,这不就让他找到机会了!
商州知府就是他的门生故吏,好巧不巧让他在搜查时抓到了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又好巧不巧与王钦若有渊源。
连夜将这个消息报给寇准。
这么好的机会,寇准哪会放过?
最近赵恒的火气可一直没地方撒,开封区区几个几个道士分量不够,但一个枢密使的分量可足足的。
和同僚、谋士商量一番后,便有了今日的弹劾!
王钦若的屁股底下不干净,他自己知道,赵恒也知道,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