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日早上,大朝会。
武英殿内。
“陛下,”
李善长手持玉笏,
率先出列,
“太子殿下漠北大捷,
犁庭扫穴,伪元覆灭,
北庭都护府已立根基。
然辽东及更北苦寒之地,
女真、兀良哈诸部,
依附北元残渣,
散若沙砾,疥癣之疾,
久必成患!
吾儿李祺所奏‘趁胜东出,
犁庭扫穴’之策,
臣以为,
乃长治久安之基!”
他顿了顿:
“仿漠北‘以点控面’之成例。
着工部,
速调营造司精干吏员及匠户五千,
携水泥配方、新式农具图谱、青贮之法详解,
随军北上!
于辽东水草丰美之地、山川隘口、交通要冲,
择址广建棱堡、驿站!
墙体需厚一丈,
外掘深壕,
内设仓廪、兵营、火炕,
务求一堡屯兵数百,
可御严寒,据守经年!
此乃钉入辽东之铁楔,
控扼万里之根基!”
“兵马未动,粮秣先行。”
刘伯温手持玉笏,
踏前一步,补充道,
“辽东苦寒,路远难行。
着户部即拨专银百万两,
征调关内、山东、河南精壮民夫五万,
四轮大车三千辆!
于山海关外,
先行设立三大转运仓:
宁远、广宁、开原。
自关内调运粮米五十万石,
腌肉十万斤,
干菜二十万担,
新收土豆三十万石,
并御寒棉衣十万套
,皮帽毡靴五万副,
囤积于此!
大军未至,粮道先通,
方无后顾之忧!”
他看向兵部尚书:
“兵部当速遣精干将领,
率步卒三万,
精骑一万,
前出至辽河套平原,
择地势高亢、背风向阳处扎下硬寨!
一为大军前锋,
二为后续堡垒建设提供屏护,
三则震慑沿途观望部落,
使其不敢妄动!
此部需携神机营轻型臼炮百门,
火箭千支,
遇小股袭扰,雷霆击之!”
朱元璋微微颔首,
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
“善!工、户、兵三部,
依韩国公、诚意伯所奏,速办!
延误者,斩!”
“臣等遵旨!”
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
齐声应诺。
“人才为治国之本。”
李善长继续道,
“辽东地广人稀,部落杂处,
非仅军镇可定。
着吏部,
速从近三届进士及举人中,
遴选通晓农桑、水利、营造、医道之干才,
三百人!
尤重匠科、医科优异者!
另,征召,
熟知辽东地理、气候之老农、猎户、采参客百人,
充作向导顾问。
此批人员,即刻集中于金陵格物院,
由诚意伯亲自主持,
进行为期两月之特训!
授辽东风土人情、疫病防治、简易蒙语女真语,
新式农技、青贮饲料改良之法!
待大军扫荡廓清,
此批人才,
即分赴各新建堡垒、屯田点,
专司民政教化、推广农技、传播医道,
使归顺之民知我大明恩德,
安居乐业!”
刘伯温接口:
“陛下,辽东酷寒,尤胜漠北。
白灾、黑灾频发。
太医院需精选通晓伤寒、冻伤、疫病防治之良医百人,
携足量姜、桂、附子等驱寒药材,
随军听用。
并编撰《辽东寒地卫生防疫要略》,
刊印分发各营、各堡!
人命关天,不可不慎!”
“准!”
“太医院、户部协办!药材务必充足!”
“屯田乃久安之基。”
李善长最后道,
“着工部农桑司,
会同诚意伯所辖钦天监,
精通天象者,
速遣精干小队,
携新式测绘仪器,
前出辽东!
详勘黑土分布、水源丰沛、日照充足之地。
结合老农经验,
选定首批屯田点!
试种耐寒之粟、黍、荞麦,
及新推之土豆!
摸索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