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宋濂【求追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七章宋濂【求追读】(第1/2页)
    “凶名传天下,狠辣震应天的小侯爷,还真在这里等老朽?”
    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看着亭子里坐着观望长江的青年,甚感意外。
    他叫宋濂,是位大儒,曾受朱重八礼遇,聘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
    可以说,他是一位对太子影响深厚的老师。
    因为他的教导,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成功培养了浓厚的儒学气息。
    但也正是因为太子儒学气息太重,朱重八对此很是不满。
    儒家所谓的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不是骗人的吗?
    统治者拿来骗骗被统治者,刷刷好感,提提名声,还能有助于统治。
    但这种东西,黎民百姓可以信,达官显贵也可以信,唯独皇帝不能信。
    可朱标这个未来的皇帝,怎么还信以为真了?
    “小侯爷已经死了,老先生认错人了,我只是一介普通人。”
    赵城起身相迎,做足了晚辈礼,至于小侯爷的身份,那自然是不能承认的。
    不说南雄侯赵庸已经造反,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单是他赵城这几个月的作为,就不可能承认。
    “你就不怕老夫设伏?”
    宋濂一步上前,直勾勾地盯着赵城。
    他见过赵城,虽然眼前这个人与记忆中的不一样,但那双眼眸,终究逃不出他老人家的法眼。
    只是,这赵城威震整个大明,是朝廷的特级通缉犯,为此大明还牺牲了数千人。
    这等威名,实在恐怖!
    普通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赵城之名,但有点权势的人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呵,老先生已身在泥潭,为何还要做无谓之举?”
    赵城轻笑,他对宋濂也有所了解,当年还学过他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呢!
    这宋濂,也是一位注定名传青史的存在,一部《元史》就足以让他为后世所知。
    此外,他还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老人家,各种家……
    既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又是“浙东四先生”之一,被朱重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但可惜,他如大多数功臣一样,都不得善终。
    一位告老还乡的功臣,终究还是因为胡狱案受到莫须有的罪名牵连。
    若不是马皇后和太子极力相救,早就被十六大帝杀了。
    据史书记载,宋濂因长孙宋慎被流放茂州,途中病逝于夔州。
    如今看来,这宋老先生虽已七十多的高龄,但身子骨还挺硬朗,所谓病逝,赵城是不信的。
    宋濂在大明的地位太高,影响力太强,几乎是当世读书人的扛把子。
    朱重八抄了宋家,怎么可能让宋濂这样一位士大夫领袖人物活着?
    他必杀宋慎,这是注定的!
    为了减轻各方的压力,重八大帝还免去了枷刑,让其自行前往流放地。
    这不,宋濂哪像一个被流放的人?
    简直就是,公费西南游!
    “深陷泥潭又何妨?有小侯爷神功相助,陛下网开一面又有何不可?”
    宋濂严肃地看着赵城,仿佛下一刻就会窜出千军万马,将赵城团团围困。
    他所说的神功,自然不是啥武功秘籍,而是指拿下赵城献给洪武大帝的天大功劳。
    在如今的大明帝国,若说平定云贵是第一等功劳,那解决南边叛乱就是第二等。
    缉拿赵城,或者杀死赵城,恐成第三等功劳。
    甚至,如果能将赵城身上的秘密都挖掘出来,那可就是超越第一等功劳的神赐功劳了。
    “哈哈哈~”
    赵城哈哈大笑,他相信宋濂不是傻子,也不是短视之人,更不是一个恩将仇报之人。
    宋濂因为长孙宋慎的缘故,差点被处死,但马皇后等人极力劝阻朱重八,倒也活了下来。
    从某种客观的事实来说,宋慎必死,但赵城越狱救了他。
    如今宋慎在宋家的势力支持下,早不知道逃哪个地方隐姓埋名去了。
    虽说宋家因此被抄家,但好歹并未被灭族。
    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换句话说,赵城对宋家长孙宋慎有救命之恩。
    “哈哈哈~”
    宋濂沉默了好久,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他是聪明人,他非常了解朱重八。
    这位号称“开局一个碗,打下偌大天下”的乞丐皇帝,看似英明神武,实则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且目光短浅。
    换句话说,若不是地主阶级选择了他,且红巾军的主力皆在抗元,他根本没机会成为天地共主。
    那时候,红巾军掀起反元战争,各大教派四起,明教、白莲教等各地征战,
    明教张教主亲临前线,带兵作战,率领百万大军正面击溃蒙元,奠定了农民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