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朱棣:龙国皇帝,为我发声!为我发声!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5章朱棣:龙国皇帝,为我发声!为我发声!(第1/2页)
    只见深夜时分,本该入睡的李世民,却点着油灯熬夜批阅奏折。
    日夜轮转,李世民数个昼夜不曾休息。
    整个后宫看起来虽有人气,却一点都不奢侈。
    殿外宫女太监,往来稀稀疏疏。
    他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将前朝的两万余宫女,嫔妃,裁减到三百多人。
    大大缩减了开支!
    【嬴政:一个皇帝,侍寝之人和宫女加起来仅有三百余人,后世之君,竟如此节俭?】
    在这一点上,就是始皇帝也有些自愧不如。
    毕竟他光修建阿房宫,就役使民夫七十多万,耗费甚多。
    每次巡游天下,也是声势浩大,耗费不小。
    【刘邦:真是惭愧,我一开始也提倡节俭,只是偶尔也会忍不住起了享乐之心,且大唐君主之勤勉,鲜有人能做到。】
    【忽必烈:不过是作秀给世人看罢了!】
    【朱元璋:胡说八道,你裁减大量宫女看看?只要他做到了,不管最开始出于什么目的,总是给后世之人立了一个好榜样。】
    唐朝节俭之风盛行,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许多人。
    【朱棣:父皇说得没错。】
    画面继续播放。
    李世民日常膳食不过四个菜,停建乾阳殿,拒绝劳民伤财,与民休息……
    就是有人提议他修建避暑行宫,都被他拒绝了!
    并给出了“岂敢劳人而图己乐”的回答。
    就是陵墓建造都讲究节省。
    李世民的龙袍更是三浣而更,长孙皇后的常服衣裙也无文绣。
    甚至是带领后宫一切节俭,为民表率!
    正因为李世民打了个好榜样,不主张铺张浪费。
    下面的人效仿者众多,就是门阀世家也有所收敛。
    结合丝绸之路的胡商,农业的改革发展。
    大唐的国库也逐渐充盈起来!
    【嬴政:躬行节省,克制己欲,确实是一位非常不错的皇帝。】
    【朱元璋:后世王朝能做到这几点者的皇帝,寥寥无几。】
    朱元璋自问自己也做不到。
    好不容易能够享乐了,谁又愿意过上之前那些苦哈哈的生活。
    所以对于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也是十分钦佩的。
    李世民看着这些弹幕,内心十分舒坦!
    玄武之变这根刺一直留在他心中。
    也鞭笞着他,不敢停下来享乐。
    不然怕是会遗臭万年!
    只是他有些疑惑,从这天幕上来看。
    民间的胡商数量比他想的还要多,贸易也更繁荣。
    为什么国库这几年的收入却增加的还不够明显?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完全认可。
    【多尔衮:在我看来,李世民之所以励精图治,为的还是担心自己死后被人所诟病,说是克制己欲,倒不如说是有目的在为自己清洗污名。】
    这种时候怎么能让这些汉人再有什么归属感和荣誉感!
    他们大清可是刚统治这片中原。
    正是人心动荡时。
    突然冒出来这么多王朝。
    大唐又展示出这么好的一面。
    加上其在历史上的评价!
    那一旦让人找到大唐所在之地。
    他们统治下的天下,很大可能会有造成大量平民流失。
    这不是空穴来风的说法,因为前往多铎所在的边境路上。
    他发现有的城市已经出现大量平民消失的情况了。
    找到当地包衣奴才一问,对方是这么回答他的。
    “他们都离开了,去找大明太祖所在的位置!”
    “有的想去找大唐所在的位置,还有的去找龙国了……”
    归降的汉人官吏瑟瑟发抖道。
    他们现在是进退维谷。
    本以为大清统一了中原,大势所趋,为了活命,不得不依附,臣服。
    可谁能想到,这突然间就连太祖皇帝都冒出来了。
    饱受战乱的平民,又极度反感剃头令等苛政。
    都不想在这地方多待,拦都拦不住。
    若不是他已经投降大清,怕找到明太祖也会被清算。
    连他自己都想逃离这里!!
    “该死的贱民!该死的天幕!!难不成以后我大清要统治一个什么也没有的中原王朝吗?”
    “即日起,谁擅自离开所在城市,一经发现,统统处死!”
    “必须要让世人知道我八旗子弟的强大,让他们再也不敢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必要时候,哪怕是屠城也在所不惜!”
    不过在这之前,要先解决龙国的问题。
    拿龙国来立威最好不过了!
    看着多尔衮的弹幕。
    李世民脸色也一下子阴沉下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