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汉口新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名帖,说道:“那小子我只有勉力而为,不给您丢脸。”
    刘选福呵呵的笑道:“文定呀,没什么的,相信我的眼光,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一定可以的,快些回铺子早点睡,明日早去早回。”
    文定从刘宅出来,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到那汉口去了,以前都是听人家说汉口如何的繁华,四大重镇如何的繁荣,终于有机会自己亲眼去见识了。
    “注;”个中人“,个中是指行院。苏东坡”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有这样的句子:”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明朝成化年以前,还不曾闻听过汉口。只有一江之隔的武昌与汉阳,那时汉口地区还是与汉阳连为一体的,满滩芦花、鱼跃鸟飞的一片芦荡泽国。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次年号“天顺”年间,此后汉水下游连年大水,堤防多次溃口,终于在汉阳县西排沙口、郭茨口间决而东下,发生了一次大的改道。
    汉水在龟山之北形成合而为一的河道,从不稳定的分汊入江,到稳定归一的汇入长江。这样一来,汉水也把汉阳一分为二,到明宪宗朱见深的“成化”年间,便活脱脱扩出了一个汉口。
    它与武昌相隔长江,与汉阳相隔汉江,这三镇之状况才初见规模。
    由于这汉口地盘开阔、港湾水域条件良好,再辅以坚固堤防,形成了一个“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的绝佳良港。
    终于使的汉口逐渐成为长江的中转枢纽,不仅在三镇之中后来居上,经济大大的超过了他们。而且还被列为明朝的四大重镇,是长江水运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自形成后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汉口,从荒芜走向初显雏形,再迎来了眼前的繁荣。
    文定还在渡船上的时候便被那航船,小舟交融穿梭的盛大景象所折服。再看码头上林林种种布满着的几百艘货船,时不时的便有船出航,有船入港。
    绵延十几里的江岸就是一片船的海洋,当它们扬起乌帆的便给人一种铁索横江的气魄。那阵势丝毫不弱于千军万马立于阵前给人带来得震撼。
    文定从过江心起,便不曾回舱,执意要观看这幅百船图。船家边摇着橹边对着他唤道:“客官,客官。”
    文定回过神来问道:“老人家,刚才是在叫我吗?”
    船家呵呵的笑道:“这位客官,怕是第一次来汉口吧?”
    文定想了想答道:“小时侯到是随母亲来过,只是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也没什么印象。”
    老船翁又笑着说道:“便是当时有印象,如今也大概认不清了,我是我父辈手里接过这渡船的营生,算是靠着这江水养活一辈子了。
    可是只要一段时间不下船,到了汉口也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这几十年的变化,我可是亲眼所见呀!”
    “客官,您也算是初到汉口了,别怪我老头罗嗦,遇到事都要多长个心眼。”老船翁好心的提醒到。
    文定记得父亲,在自己每年出门做工的时候,便总是嘱咐他出门在外就是要多听,多看,少言。对于别人的提醒他从不拒绝聆听的。
    “老人家,有什么要注意的?您说,我一定会记住的。”
    老船翁放慢了摇橹的速度,慢慢的对文定说道:“这些年汉口的各种买卖,是越来越红火了,相应的有些许三教九流之徒,也就都来这里聚集。他们大都是些泼皮无赖,你只身来这里万事都要小心,遇事不可与人置气。”
    文定拱手谢道:“多谢老人家提醒,小子记下了。”
    “呵呵,我是看你这后生厚道,怕招人暗算。要是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虽然我这老头没什么本事,但总算是在这江面上吃了几十年的饭了。见过许多大事小事帮你想想原因,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老船翁的热情让文定十分感激,与他拉了半天的家常。
    突然想到一件事,问道:“对了,老人家,请问”粤汉码头“是在哪呀。”
    老船翁想了想说道:“那是货运码头,一般是停泊着来往于广东过来的船只,我们要停的是王氏的私人码头,呵呵,不过都是在江边嘛好找,你下船后径直往右手走,找人问一下也就是几里地的距离吧。”
    “多谢,老人家指点,您可真是一位热心人。”
    “呵呵,在我们摆渡的人家里都相信,能够一船而渡就是缘分。
    既然我们有缘,举收之劳为什么不帮的呀。”
    文定与他聊的很是开心,老船翁仿佛有一肚子关于船呀,江水的学问。时不时的讲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让文定对老人家的人生阅历充满了兴趣。
    虽然摆渡的收入不是很多,然而他却能如此乐观的面对人生,在他看来在这摇舟渡人,比干什么都要来得快乐,有意义,仅是这份恬然的态度便让文定十分的钦佩。
    虽然长江的江面是如此的长,但也终有船到的一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