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次他回来的如此狼狈,如何好意思去走门串户,就是出门遇上个熟人都会自觉得难堪。
这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一直过了一月有余,初开始的尴尬终于是熬了过去,文定自己也是实在闷的直发慌,看着一家人进进出出的忙着田里的活计,他总不能坐着吃闲饭吧!
换了一身便装便往自家的地里走去,因为农忙各家各户都在田间忙碌,这种时候往往年轻的女人们也和男人们一样劳作,上了岁数的大娘们则要做好饭菜,端着篮子送去田间地头,湾子里只剩下几个年纪尚弱的孩童在玩耍。
每家的田地看起来似乎都是差不离,金黄的稻谷有的已被收割码在一边的空地上,更多的则还在等待着人们的垂询。村民门弯着腰扑在稻谷中,根本看不清各人的面目。柳家的田地都是后来几年置办下的,文定虽也来过一两回,可早已记不清哪块是自家的了,费了老半天工夫方才瞅见树阴下的娘亲。
‘你这孩子怎么出来。’李氏急忙赶了过来,说着还拿汗帕拭去儿子额头上的汗渍。
‘孩儿独自在家里闷的够呛,出来透口气。’文定说着脱去了外衫卷起了裤腿,就往田里走去。
‘别去大毛,这地里的活你做不来的。’
‘娘,小时候我可没少帮您的忙呀!’文定轻笑着来到家人中间。
娘亲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稻田丛中的柳世荣却突然直起身来,朝着自己婆娘喊道:‘吵吵什么,咱庄稼人下的崽子还能不会摆弄田地。大毛过去帮帮小四,这个兔崽子家里数他个头长的高,饭吃的多,做起事来还没他那个怀崽的嫂子麻利。’
燕记的饭菜看来挺养人的,十六七岁的道定个头一下子超过了二哥柳以定,现如今家里人看他这个最小的弟弟都还要仰着头。
在麦田中劳作了半日,道定早就是满心不乐意,又听到父亲数落自己如何肯依,抱怨道:‘在这破田里蹲了半天还落了满身的不是,你们谁爱干谁干我可不干了。’
‘数你废话多。’一边说著文定还横了四弟一眼,道定这才收声闭嘴。
文定小时候虽然不常下地耕种,可每到农忙时节总还是经常帮娘亲做些活计,原本以为这些地里的活难不住他,可没想到放下了这些年后,一下子想要重新捡起来却并不如想像中容易。
刚开始弯下腰割稻子时还不觉得怎样,顿饭工夫后就感到腰部酸痛难忍,不一会儿就起了三四次身,就连那弟媳看见了都直发笑。
柳世荣紧绷着脸忿忿道:‘瞧你们俩兄弟打城里回来,手脚也变的跟城里人似的娇生惯养了,哪里像我们庄稼人的孩子,眼不见心不烦,到你娘身边待着去。’
‘爹,大伯跟四叔是见过世面,做过大事的人,这地里的活自然是做不来。’老二媳妇还在一旁打趣他们,臊的哥俩脸蛋发红,手脚下也纷纷加了把劲。
道定刚才只是不熟练再加上私心中的些许怨气,凭着他的体魄与臂力这点庄稼活能有多累,没过一会儿工夫便赶上了他们,而且与老二柳以定不相上下。
可文定却完全不是那么回子事,当道定双臂如风之时他这个大哥早已是气喘吁吁瘫坐一旁了,这也难怪,文定已多年不沾力气活了,如何还能适应这种田地劳作,只好乖乖退回到树荫下歇息。
文定在家一连待了几个月,除了写写算算一点忙也帮不上,可柳家总共也不过七口人,几间屋舍几十亩地,也不曾雇帮工哪有哪么些帐目可反覆盘算的,李氏怕他憋闷就让文定去他舅舅家帮忙,好歹李家那些舅舅们还经营着几桩小买卖,过去帮帮忙打打发发时间也好呀!
早在前两年文定的外公李普吉就已经撒手西归,老人为之打拼一生的李家也彻底分作数房,当文定一得到此噩耗悲痛不已,一路打汉口赶过来,连自己家门也没进便马不停蹄的奔到了李家,一连守到头七过后才回去,伤心的程度就连老人那些嫡亲的孙儿也比不了。
数千年来宗姓的开枝散叶便是这般,总是由一个原点开启,发散成数个分支,一个个分支又自变成一个原点再诞下数个分支,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也就随着愈来愈多的间隔大不如前,就好像一句俗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
如今李家剩下的几个舅舅也领着各自的儿孙,为各自的一片家业打拼,没有了大家长的督促,很自然各房也不像以前似的亲密无间,彼此间多少有些生分疏远,但李氏的拜托总还是管用的,文定跟着大舅家李勇表哥在李集上做些买进卖出的小生意。
别看都只是些小买卖,初一上手却让文定这个见惯大场面的朝奉很有些不适应,进货之前少不了反覆思量,究竟买的这东西合不合乡亲们的胃口,乡亲们的荷包又能不能担负的起?看上去似乎不难,实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深谙乡亲们的想法,又或是忽略了价钱或别的什么,那么不但赚不到钱很可能货物还会积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