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9章席卷赣鄱(第1/2页)
湖南的迅速平定,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在江南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武昌方面反应迅捷,几乎在李定国、张煌言收复长沙的同时,大批经过经世书院紧急培训或从原有基层官吏中选拔出来的官员,
便带着崭新的户籍册、田亩簿和《华夏护国军安民告示》,在精锐小队的护卫下,分赴三湘各府县。
这些官员大多年轻,带着一股不同于旧式官僚的朝气与务实。
他们抵达任所,第一件事往往不是入驻官衙,而是走访乡里,安抚流民,组织恢复生产,并雷厉风行地推行“均田令”(没收附庸劣绅土地分予佃农)和“减赋策”。
虽然过程中难免有波折,但效率之高,与旧明官场的拖沓腐朽形成了鲜明对比。
短短两月,湖南局面已大致稳定,民心渐附,为前线大军提供了稳固的后方。
休整期满,秋高气爽,正是用兵之时。向拯民一声令下,囤积于湘东边境的龙虎营与游弋在洞庭-湘江水域的惊涛营,如同蓄势已久的猛虎与蛟龙,分水陆两路,向江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李定国率龙虎营主力,自浏阳出发,东出赣西,兵锋直指袁州(今宜春)。
张煌言则率惊涛营主力,自洞庭湖入长江,顺流东下,在瑞昌附近转入鄱阳湖,目标直指扼守鄱阳湖口的军事重镇——湖口。
湖口,控扼鄱阳湖与长江交汇之咽喉,素有“江湖锁钥”之称。
清军在此经营日久,不仅重建了水寨,更在岸上险要处修筑了坚固的炮台,尤其是临江的石钟山上,一座名为“锁江楼”的堡垒居高临下,俯瞰江面,驻扎有五百满八旗精锐和数门重炮,由一名满族副都统坐镇。
此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易守难攻。
张煌言深知此地险要,不敢怠慢。他再次祭出“引蛇出洞”与“正面强攻”相结合的策略。
他先派出一支偏师,溯赣江而上,做出威胁南昌的姿态,试图调动湖口守军分兵救援。
然而,坐镇湖口的清将颇为沉稳,并未中计,只是严令各部紧守要隘,依托险要地形和炮台固守。
强攻,势在必行。
“定远号”再次担当先锋,巨大的舰身冒着岸炮的密集轰击,强行突进至有效射程内,与锁江楼炮台展开激烈炮战。
炮弹呼啸着撕裂空气,激起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江面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清军炮台占据地利,
火力凶猛精准,“定远号”木质船体连中数弹,甲板碎裂,人员伤亡渐增,形势危急。
关键时刻,惊涛营中一名叫何魁的炮术长站了出来。他原是广东水师炮手,精通测距瞄准。
他冒着横飞的弹片和木屑,奋不顾身地爬上前桅高处的观测台,死死盯着锁江楼炮台的射击孔和炮口焰光,声嘶力竭地向下方的炮位大声报着精确的参数:“左舷三度!仰角加二!装药满膛!预备——放!”
在他的精准指挥下,一门舰炮怒吼,一发沉重的炮弹如同长了眼睛,划破硝烟,精准无比地直接钻入了锁江楼的一个主要射击孔,狠狠地砸进了堡垒深处,瞬间引爆了内部堆积的弹药库!
“轰隆——!”一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的巨响猛然炸开,锁江楼上半部分在剧烈的爆炸中如同被巨斧劈开,砖石木梁混合着人体残肢四散飞溅,浓烟烈火冲天而起。
堡垒内的守军连同那数门重炮瞬间被吞噬,炮火顿时稀疏下来,几近哑火。
“好!打得好!何魁立下首功!”张煌言在旗舰上看得真切,大喜过望,立刻挥手下令,“全军突击!登陆夺占石钟山,肃清残敌!”
早已待命的惊涛营水师陆战队士兵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乘着数十条快艇和舢板,在己方舰炮的持续掩护下,呐喊着冲向石钟山下的滩头。
舰炮压制着残余的清军火力点,士兵们迅速登陆,向山腰上残存的清军阵地发起猛烈冲锋。
那名满族副都统虽知大势已去,仍挥舞长刀,率残余的亲兵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
激战中,华夏军士兵以密集的火枪攒射和刺刀冲锋,将其亲兵歼灭,那副都统本人也被数颗子弹击中,血染战袍,倒地毙命。
湖口天险,遂被惊涛营以血的代价攻克。此战,炮术长何魁名扬水师,成为军中楷模。
陆路方面,李定国进军亦非一帆风顺。
袁州守将并非庸才,深知龙虎营锋锐,在城外险要处依托山岭、河流设下数道坚固防线,层层阻击,深沟高垒,严阵以待。
龙虎营前锋数次强攻,皆被密集的炮火和滚木礌石击退,伤亡不小,攻势一度受挫。
李定国闻报,亲临前线观察敌情。
他登高远眺,仔细审视清军防线布局,发现其虽固若金汤,但各据点之间距离较远,缺乏有效的快速策应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