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路上,一行人正骑马而来。为首一人,身形精悍,目光如炬,寸头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而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他身旁那头通体雪白、体型硕大的猛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章河南归心(第2/2页)
    “是……是向大统领!还有那头神虎!”有人失声叫道。
    百姓们哗啦啦跪倒一片,连那王扒皮也吓得脸色发白,腿肚子直打颤。
    向拯民翻身下马,雪魄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侧,琥珀色的瞳孔扫视众人,无形的威压让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他向众人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都起来说话。怎么回事?”
    陈队员赶紧上前,低声将情况汇报了一遍。
    向拯民听完,目光落在王扒皮身上,没有说话,但那眼神却让王扒皮如坠冰窟。雪魄似乎感应到主人的情绪,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声,缓步向前,那庞大的身躯和森白的獠牙,带给王扒皮巨大的压力。
    “我……我分!我愿意分!”王扒皮冷汗直流,再也顾不得心疼田地,连声应承。
    向拯民这才开口,声音传遍全场:“均田之策,旨在公平,让每个辛勤劳作之人,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好田分给勤快人,才能长出好庄稼!若有谁再敢阻挠新政,欺压乡邻,”他顿了顿,拍了拍身旁雪魄的头颅,雪魄适时地昂首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山林仿佛都在回应,“问问它答不答应!”
    虎啸声落,现场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叩拜声。“向公仁政!”“白虎神君护佑!”
    经此一事,分地工作再无障碍。李福也颤巍巍地在属于自己的五亩上好水田的地契上按下了手印,老泪纵横。他摸着那盖着红色大印的纸,仿佛摸着孙儿未来的希望。
    紧接着,乡老会的选举在李家庄的晒谷场上举行。没有官差指定,没有大户操控,村民们第一次自己推选管理村务的人。最终,为人正直、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木匠张老汉,和包括李福在内的几位老实肯干的农户被选了出来。看着晒谷场上那热烈而陌生的民主场景,许多老人都在抹眼泪,他们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遭觉得自己像个“人”。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向拯民带着雪魄,马不停蹄地巡视河南各收复县城。他没有大张旗鼓地摆仪仗,更多的是轻车简从,深入乡村,查看分田进度,听取乡老会的汇报,解决实际问题。
    在偃师,他亲自督促修复被战火毁坏的水利设施;在巩县,他下令开仓放粮,赈济那些青黄不接的饥民;在登封,他探望了受伤的华夏军士兵和当地百姓,雪魄甚至温顺地舔舐一名重伤员溃烂的伤口,那士兵激动得热泪盈眶,周围百姓更是啧啧称奇。
    雪魄的存在,极大地强化了向拯民“天命所归”的形象。这头神骏非凡的白虎,不仅是在战场上令人胆寒的战兽,在和平的乡村,它更是活生生的“图腾”。百姓们远远看到那雪白的身影伴随着向拯民出现,便会自发地跪拜祈福,口中念诵着“白虎神君”、“向公仁政”。古老的信仰与现代的民生政策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极大地安抚了饱经战乱、渴望安定和秩序的人心。
    覃玉坐镇后方,统筹全局。她派出的户籍登记队伍效率极高,在三个月内,硬是完成了十县的户籍初步整理和地契发放工作。大量的流民被登记在册,分到了土地,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市集上开始重新出现叫卖声,荒芜的田地里,出现了更多弯腰劳作的身影。虽然依旧清贫,但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开始在河南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上悄然滋生。
    三个月后,向拯民再次路过李家庄。
    伊水河畔,原本荒芜的田地已经披上了绿油油的禾苗。李福正带着小孙儿在田里除草,精神头比之前好了不知多少。看到向拯民和雪魄的身影,李福连忙拉着孙儿跪在田埂上,不住地磕头。
    “老人家,快请起。”向拯民下马,亲手扶起李福。
    “向公……大统领……这地,这苗……活了,我们都活了!”李福激动得语无伦次,粗糙的手紧紧握着向拯民的手臂,老泪纵横,“小老儿……小老儿给您立长生牌位!”
    向拯民看着老人眼中真挚的感激和重燃的生趣,心中也是一暖。他环顾四周,看着这片逐渐恢复生机的土地,看着远处村庄升起的袅袅炊烟,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雪魄似乎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变化,它不再像初入河南时那般警惕,而是悠闲地甩着尾巴,琥珀色的瞳孔倒映着绿色的田野,温顺地蹭了蹭向拯民的手。
    “民心可用,河南归心矣。”向拯民轻声对身旁的柳明说道。
    柳明抚须点头,感慨道:“均田安民,白虎示祥。大统领,此乃王道也。”
    夕阳的余晖洒在一人一虎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与这片正在愈合的土地,融为了一体。“向公仁政”和“白虎神君”的名声,伴随着实实在在分到手的田地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河南,并向更远的地方扩散开去。北伐军的根基,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