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太行铁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4章太行铁流(第1/2页)
    就在李定国、张煌言等名将在武昌军校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时,在远离武昌的北方,在层峦叠嶂、地势险峻的太行山中,另一股由华夏护国军播下的火种,正以燎原之势迅猛燃烧。这股力量的领导者,名叫覃宏武。
    覃宏武,这个从施南府大山里走出来的土家汉子,曾是向拯民身边一名沉默寡言却身手矫健的卫士。
    在敌后尖刀特训中,他凭借山民特有的坚韧、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野外生存能力脱颖而出,被向拯民亲自点名,任命为北上太行山武装工作队的队长。
    他带领着精心挑选的二十七名队员,伪装成商队、流民,穿越清军严密封锁的平原地区,如同二十八颗沉默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撒进了太行山的千沟万壑。
    初到太行,人生地疏。他们凭借携带的银元和食盐,小心翼翼地接触山民,打听消息。很快,他们了解到,太行山中并非铁板一块,有多股大小不一的抗清义军在活动,但大多各自为战,处境艰难。
    最大的一股,是由本地猎户出身的赵大山率领的“黑虎军”,约摸三四百人,据守在险要的老虎寨。
    覃宏武决定,就从赵大山的黑虎军入手。他亲自带着两名队员,冒险前往老虎寨拜访。
    寨门前的空地上,赵大山打量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身材精悍、眼神沉静的陌生人,语气充满怀疑:“武昌?华夏护国军?没听说过!谁知道你们是不是鞑子派来的探子?”
    覃宏武不卑不亢,将随身携带的、盖有华夏护国军白虎大印的文书和一份报道开封大捷的简陋邸报(敌后传抄版)递给赵大山:“赵当家,清虏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我们带来的是武器,是打法,是让弟兄们能真正活下去、打出去的路子,不是空话。”
    赵大山识字不多,但“开封大捷”、“多尔衮败退”等字眼还是狠狠冲击了他。
    他将信将疑,但覃宏武等人的气度不似作伪。恰在此时,寨子外响起急促的锣声,一支两百多人的清军绿营兵,前来征粮剿匪,已经快到山下了!
    赵大山脸色一变,抄起鬼头刀就要拼命。
    覃宏武却拦住他:“赵当家,这第一仗,让我们来打,也算我们的投名状如何?”
    覃宏武迅速查看了老虎寨的地形,清军正沿着唯一上山的羊肠小道缓慢爬坡。他立刻下令:
    “一小队,占据左侧制高点,火力掩护!”
    “二小队,携带‘***’(小型手榴弹),绕到他们侧后悬崖,听我信号!”
    “赵当家,麻烦你的人多准备滚木礌石,等后面炸响了,就往山下推!”
    赵大山将信将疑地照办了。当清军主力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时,后方悬崖上突然传来几声巨响!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清军后队瞬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与此同时,左侧制高点的火枪响了,虽然只有几支,但精准的射击瞬间放倒了领队的把总。
    赵大山见状,大吼一声:“砸!”准备好的滚木礌石轰隆隆倾泻而下!
    前有滚木,后有“惊雷”,侧有冷枪,清军顿时魂飞魄散,哭爹喊娘地向山下溃逃,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和不少兵器。
    这一仗,规模不大,却打得干净利落,尤其是那威力巨大的“***”和精准的火枪射击,让黑虎军上下看得目瞪口呆。
    赵大山一把抓住覃宏武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覃队长!不,覃长官!俺老赵服了!从今往后,黑虎军上下,听你号令!”
    收编黑虎军,只是第一步。覃宏武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和军事才能。
    他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首先对黑虎军进行初步整训,教授队列纪律、基础战术,并将带来的武器优先装备给表现突出、纪律性强的队员。
    同时,他派出工作队成员,分头联系太行山中其他义军。
    有的义军头领桀骜不驯,覃宏武便亲自上门,有时甚至不惜以武会友,凭借过人的身手和清晰的道理折服对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4章太行铁流(第2/2页)
    有的义军缺粮少药,他便调动通过秘密渠道从河南转运来的物资进行支援。
    他的名声很快在太行山区传开——“武昌来的覃队长,仗义,有本事,跟着他有肉吃,有鞑子杀!”
    零散的义军如同溪流汇入大江,短短两三个月,覃宏武麾下便聚集起了近两千人马。
    他按照华夏护国军的编制,设立了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直属特务队(由原工作队队员和黑虎军精锐组成)。
    队伍的壮大引起了清廷的警觉。驻守河南怀庆府的清军参将,调集麾下三千绿营兵,并纠集地方团练数千,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进山“围剿”,扬言要一举荡平“太行山匪”。
    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