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4章赠马(第1/2页)
离开了香火缭绕、钟声悠扬的白马寺,一行人仿佛被那佛门的宁静涤荡过一番.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些许暖意。
“既然已出城,我们便去洛水边走走?”邙峥提议道。
“好,去洛水!”两小只率先响应,于是,他们便沿着道路,向着洛水之畔行去。
此时的洛水,宛若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在洛阳城畔。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
两岸的杨柳依依,草色青青,偶有船只穿梭其上,船夫的号子声悠远传来。
石安澜和石安晴看到水,小心翼翼地靠近水边,捡起石子打着水漂,小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石生看着孩子们,眉头也舒展了起来,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的清新空气。
他们沿着河岸漫步,走了约莫大半个时辰,听到旁边有同样在观景的士人模样的人们在交谈。
一人指着下游方向道:“再往前行十数里,便是洛汭了。”
另一人接口,语气中带着些许向往:“哦?便是那‘洛水入河’之处?听闻两水交汇,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堪称奇景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石生一家和白未晞、邙峥都听到了这番对话。
“洛水和黄河的交界?”石生望向那说话之人所指的下游方向,眼中流露出好奇。他见过小溪江河,却从未见过两条大河,尤其是像洛水和黄河这样著名的大河相汇的场面。
柳月娘也心动了,她看向家人:“听起来确是一处奇景,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这个提议立刻点燃了众人的兴趣。邙峥更是笑道:“‘河洛交汇’,既然遇上了,岂有错过之理?”
连一直都安静的白未晞,也被“一清一浊,泾渭分明”的描述所吸引,想象着那是怎样一番景象,不由得点了点头。
于是,他们不再停留于洛水之畔,而是雇了一艘愿意载客前往洛汭的乌篷小船。船家是个健谈的老翁,一边摇橹,一边向他们介绍着沿途风光,以及关于洛水、黄河的种种传说。
小船顺流而下,两岸景色缓缓后移。越往下游,越能感觉到水势的变化。洛水依旧保持着它的清澈碧绿,但空气中渐渐能感受到一股更加浑厚、充满土腥气息的水汽。
行了约一个多时辰,前方的景象豁然开朗。
只见视野尽头,那原本清冽的洛水,正奔涌着汇入一片无比浑黄、宽广无垠的水域之中。那便是黄河了!
正如那士人所言,两水交汇之处,形成了一道清晰而曲折的分界线。洛水之清,黄河之浊,在此激烈地碰撞、交融。
一边是翠色欲流,一边是黄涛滚滚,仿佛两条截然不同的巨龙在此缠绕、角力。清澈的洛水在投入黄河怀抱的瞬间,被那磅礴的浊浪迅速包裹、但最初的那道清浊分明的界线,却久久不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奇观。
“真壮阔……”石生站在船头,望着眼前的景象,喃喃自语。他心中的那些憋闷、愤懑,在这宏大的自然景象面前,似乎都变得渺小了。
天地之大,江河之浩荡,个人的悲欢离合,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柳月娘紧紧握着孩子的手也被这景象所震撼。她低声道:“你们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最终,它们都要一起奔流入海。”这话像是在说河水,又像是在宽慰石生,人世间清浊并存,但时间的长河会裹挟着一切向前。
石安盈凝望着那清浊交汇之处,它们如此不同,却不得不交汇,并在交汇后共同奔赴更远的远方。
连石安澜和石安晴也安静下来,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从未见过的奇景,小小的心里,或许也种下了一丝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4章赠马(第2/2页)
邙峥负手而立,赞叹道:“果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此番景象,不虚此行。”
白未晞静静地看了许久,清冷的眼眸中倒映着水光天色,无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船只在洛汭附近徘徊良久,直到日头偏西,才在船家的提醒下开始返航。回程是逆流,速度慢了许多,但众人并无不耐,依旧沉浸在方才那壮丽景象带来的震撼与思绪之中。
返回怀仁坊邸店的路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经过白马寺的祈愿和洛汭的涤荡,一家人的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虽然关于三花和雷勇一家的记忆不会抹去,但那份沉重的压抑感已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世事后的复杂感悟,以及对前路更深的坚定。
柳月娘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她拉起龙凤胎的手:“走吧,明日咱们也该回家了。”
“回家”两个字,此刻听起来格外温暖。洛阳之行,见识了繁华,也直面了人心的阴暗与命运的无奈。是时候回到那个虽然朴素,却充满真诚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