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2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生活,他都会支持她的。
    问完张杏花,宋声又问起了两个伯伯伯母,例如身体还好吗,最近怎么样之类的。后面还问了宋平和宋峰两个堂哥。
    宋老三道:“你二嫂又怀孕了,我走的时候怀了三个多月了。咱们老宋家又要添丁了!”
    添丁是大喜事,宋家的人都很高兴。李氏也很开心,她第一胎生了个女儿,中间隔了很长时间,才盼来一个儿子。如今顺利怀上第三胎,不管是男是女,她
    都高兴(),也算是为他们二房开枝散叶了。
    宋声没想到二嫂又怀孕了?()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也为二哥感到高兴。
    陆清先是愣了一下,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团团和圆圆已经三岁多了,这两年他跟相公之间的做的次数还算频繁,但却一直没能再怀上孩子。
    虽然有团团和圆圆他已经知足了,但谁会嫌宝宝多,尤其是他和相公的孩子。虽然说生产的时候有几分惊险,但他本身很喜欢孩子,自然也想多生几个。
    这两三年都没动静,恐怕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团团和圆圆这么可爱,已经是上天赐给他最好的礼物了。
    他不再纠结这个事情,想着到时候赶在孩子出生前给二嫂寄个礼物回去,叫二嫂知道他们虽然离得远,但也是惦记着他们的。
    聊完这些,宋声又问道:“爹,好端端的你怎么突然过来了?”
    家书里面其实提到了几句,说是不放心他们在这边,让宋老三过来帮忙照顾。
    但宋声还是想问一问,宋老三道:“还不是你奶奶太担心你了,咱们村儿的刘旺今年从外面回来了,一听你调去了肃昌府任职,他就说肃昌这个地方又偏又穷,不仅民风彪悍,治安也不太好,反正说的可吓人了。把你奶吓的连着几天晚上没睡好觉,这不就让我过来了。”
    刘旺这个人宋声有点印象,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人还是何兰香的外甥。肃昌府的确贫穷,还不如宛平府城,但也没刘旺说的那么不堪。八成是有意渲染的,就为了让宋家人平白担心。
    “明天我给家里写封平安信,跟他们说我已经接到你了,好让他们放心。”
    而且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也要写封年信回去的,刚好一并寄出去。
    这个时代没有快递,寄信全靠各个驿站之间人力派送,时间就会很慢。这封信寄出去,估计要等到年后春节的时候家里才能收到了。
    饭桌上宋老三吃饭吃的很香,他本来就饿了,再加上刘姑姑的手艺不错,做的菜很合他的胃口。尤其是这两道粉条的菜,他可太喜欢吃了。
    想起今天郑昀说的话,宋老三一边吃一边说道:“这个粉条我在安阳县的时候也吃过,那里的店小二还说是这里的特色呢,听郑昀说这东西是你带头琢磨出来的法子做的?”
    宋声闻言解释道:“嗯,是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的法子,试了几次才做出来的。味道怎么样?”
    宋老三夸道:“三郎,你真厉害!这玩意儿还挺好吃的!”
    听到宋老三说在安阳县的客栈里吃到了小鸡炖粉条,他十分惊讶。粉条这么快就传到了下面的县里吗?看来这东西不是一般的受欢迎啊!
    既然粉条作为一种新型的吃食开始流行起来,那就要加大产量了。
    做粉条的原料是番薯,那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番薯。宋声琢磨着明年开春的时候说服一些老百姓把土壤肥力不好的那些地块都种成番薯,到时候他提高收购的价格,老百姓也能多赚一些钱。
    此时的京城。
    ()御书房。
    景帝的眉头紧紧皱着,脸色沉着,旁边伺候的李德福一看就知道陛下心情不好。
    而不好的原因他多少也能猜到一二,还不就是前不久提拔了宋声做了肃昌知府,内阁有几个老臣思想迂腐,上折子反对,说是对方资历浅,属于破格提拔,不合规矩。
    本来在早朝上,景帝就发了一通火。没想到这些人还不识趣,倚老卖老,折子上继续上书陈词。
    还好宋声在肃昌事情干得漂亮,不仅把平安县的县令和师爷干的肮脏事儿抖落了出来,还把梁知府贪赃枉法的事也查了个清楚,他做的都是为民除害的事。
    有这些事情在前,景帝破格提拔宋声也站得住脚,底气十足。
    已经过了半个月了,那几个老东西还揪着宋声不放是有原因的。
    梁知府虽然被宋声直接收押判刑了,可还有个跟他一丘之貉的巡抚鲁连晖没处理,直接捅到了景帝这里,还连带着送了一份名单过来。
    宋声在折子里把前因后果说的很清楚,证据确凿,还有名单在,景帝震怒,一下子处理了好几个朝臣,基本上名单上面的人能动的都动了。
    这些人里面有好几个都是士族里头的,一下子除了好几个,内阁里头有几个出身士族的老顽固当然不乐意了,还暗示了他们在御史台的人一块上书弹劾宋声。
    用的借口几乎都差不多,一边说着宋声藐视王法,仗着拥有尚方宝剑和金牌御令胡作非为,事情没有查清楚就处置了原肃昌知府梁文昌,另一边又说他年纪太轻资力不足,不足以堪当知府的重任。
    反正就拿着他这个资历和年纪说事儿,硬是劝谏景帝把尚方宝剑和金牌御令收回来。
    这些也就罢了,如今肃昌府通判一职还空缺着,这些看宋声不顺眼的人想方设法的想把自己的人塞过去给宋声使绊子。
    景帝很头疼,这些个大臣整天就知道嘴皮子上说事儿,好不容易有个宋声这种纯臣的苗子在一心一意的干实事,他们不帮忙也就罢了,还在说三道四的各种阻拦,他心情能好到哪儿去?
    不过即便如此,景帝心里对宋声这次办的事情还是极为满意的。此子做事有分寸,即便是有尚方宝剑在手,也只是除了一个梁文昌,剩下的全都写到了折子里,包括鲁连晖和名单上的那些人,一并移交给了他这里处置,这个分寸把握的很好,让景帝更加对他刮目相看了。
    所以即便是御史台和内阁都有人上奏弹劾他,景帝依旧不管不顾的把他保了下来。甚至还给了他权利,让他自己挑选通判的适合人选。
    景帝闷声咳了几下,他这个身体操心操的太多,亏空了不少。
    宋声的出现让他迫切的想把这个人培养出来,这样一个纯臣,一旦培养出来,那就是江山社稷之福,即便是日后他不在了,也能对这个江山放心一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