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各行祖师0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该卖哪去?
    刘彻心中发凉,他没想到也想不出后世竟然是这样发展。
    中土即便风云更迭,但其影响力仍旧不俗。
    依天幕泄出的先机,后朝中土内乱,西域等国仍然心慕长安,而后世却如此惨烈。
    等等,他敏锐察觉一丝不对,鹰国变化如此剧烈,难道大清不知吗?
    群臣面面相觑,他大汉后来可是连罗马国事风俗都有所了解,鹰国即便地理遥远,也当有只言片语被大清所知,从而对其防范才是。
    怎么…处处透着奇怪?
    霍去病神情露出几分听不明白的疑惑:“大清是大统一帝国吧?”
    张汤接过话猜测:“或许大清武力不及大唐?”
    这话他自己都不信,大帝国武力不行如何镇守边疆?
    可是也解释不通为何大清面对世界变幻,为何要无动于衷?
    难道外面变化威胁到大清统治?
    【十九世纪全球有三大帝国,分别是:印度莫卧儿帝国、中东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国祚600年)及我们大清;
    莫卧儿帝国被英国瓦解后,奥斯曼帝国随即被英国、大熊国、德国分头侵略瓦解,他们沾着血的棉布又该卖给谁呢?】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眼皮猛跳:国祚六百年?却被英国瓦解?
    怎么做到国祚如此绵长?
    随即抚额苦笑,后世英国做法完全推翻了他们认知,回想下只觉毛骨悚然。
    原以为后人此次讲述会不痛不痒,没想到…一张口就带着血腥气,让人隔着天幕都感到英国的森森恶意。
    唐
    程咬金忍不住一脚踹开小案几,勉强平复下心中沸腾的怒意:“泱泱大国为何打不过对方?”
    难道是大清刀剑不利?
    李世民望向天幕的神情,既震惊又迟疑:或许是大清、西方武器有变?
    天幕展示的各类强大武力,不是凭空出现,而是经过不断改进而成。
    如唐刀前身是大汉环首刀,为了更好适应大唐战事而改。
    那么后世的长杆杆呢?它何时出现的?
    李世民指腹摩挲蓦定道:“元明清,清完后是后人时代。”
    房玄龄补充道:“所以后人提及那段历史才会情绪激动,对图书馆管理员甚为推崇?”
    也是因为被英国试图裂土,所以对大统一有极深的执念?
    君臣对视后齐齐叹息,后人与他们同为血脉之源,他们心痛后世遭遇,却毫无能力改变后世局势。
    “不”李世民打断群臣低沉心绪,朗声助气:“神迹降临,就是为了让我等弥补遗憾,查缺遗漏。”
    今大唐改不了后世历史,但能影响后世历史。
    诸卿,这是上帝赋予大唐的使命,需诸位与朕共同着力!
    杜如晦等人起身理正衣冠,神情肃穆地起身下拜:“
    臣愿随陛下着力后世,不负大唐使命!()”
    【开关战争以前,大清对国外的海上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英国最初用棉花种作为与大清友好贸易的开端。
    接着工业化的棉布及牙片紧跟而上,其倾销数额逐年增长:
    1829年棉布进关数:九十一万匹;
    ...
    1831年棉布进关数:一百七余万匹;
    ...
    1835年棉布进关数:一千三百伍十余万匹;
    1839年棉布进关数:二千伍佰六十七万匹;
    巨大的棉布数量击垮大清的社会结构——小农经济;
    棉布纺织自明起是朝廷也是华夏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在英国量产棉布时大清的纺织业还是按传统进行,怎么打得过工业化?】
    明
    工业化指机械?
    朱棣认真记下三字,天幕的讲述他听得并不是很懂,但不妨碍他先记下再琢磨。
    机械?
    他突然想起军中火铳,后世的武器是不是也是工业化?
    否则朝廷武器军需,根本撑不住后世战争消耗。
    纺织业他不了解,但是军中武器他懂啊!
    如果能把武器工业化,那他大明…想到这朱棣的心顿时火热起来…
    【按科学技术看,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纺织机器是30-35年就会大更新一次。
    而华夏到1937年时全国还剩七百万架传统织机,与机械产量相比,产出值是天壤之别】
    天幕苦笑;【大清不愿参与世界剧变,只想关门过自己的日子,但垂涎的土匪会让你岁月静好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