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地理历史农业10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彻拍桌:大汉迁徙天下富者守陵规矩呢?
    刘氏子孙忘了吗?
    东汉
    刘秀沉沉叹气,他也想如武帝那般,手握宪章目巡天地,强硬地把各方豪强削至谷底。
    但豪强势已成,他能怎么办?
    当年哀帝即位,师丹见豪富吏民訾柴数巨万,而贫弱愈困,便想行限田之策,限制关内侯、吏民名下田地不能超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不得超二百人,贾人不得蓄田,不得为吏,此限田法好吗?
    好,但豪强大臣愿吗?
    不愿!
    加上汉哀自破规矩大肆赏田臣子,师丹救汉之策失亡,最后王莽篡位。
    他烦躁地揉了揉眉心:要怎么削豪强羽翼?
    三国
    太原王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等大家族:$%^$&%^&%&....后人你是何意?
    曹操身旁的荀彧气急:吾等
    为豪强,但却是汉臣,忠于汉室,你为何要污蔑他们名誉?
    儒家伸手:朋友,我理解你!
    天幕感叹:【王莽曾想解决土地兼并,推‘五均六莞’政策,限制商人剥削农人,但积病难除反让自己翻了车。
     土地兼并自古以来的大难题】
    房进没有深讲庄园经济,把话题重回农业:
    【东汉农业爆发时代,除了继承历代农业技术外,也因铁器牛耕变得普及。
    正所谓利器在手,天下我有,铁器农具加大了农业产量。
    西周中后期粮食每亩约产67斤,到秦朝时中等田亩产约110-120斤。
    而汉朝时汉粟亩约产156斤,小麦亩产约161斤。
    这是中田产量,若是肥沃良田,亩产以钟计算】
    李斯心中快速换算110斤粮食,得出结论110斤约等于大秦2石。
    大秦良田亩收一钟,一钟为10大石,算下来良田亩粟约390.4斤,麦子约463.2斤?
    不对,他嘴角一抽,算后世重量做什么?
    看西汉良田得粟多少钟啊!
    他抬头才发现:咦?西汉粮食数据呢?
    房进面无表情:别问,问就是没有。
    【同时铁器牛耕让江南从火耕水耨中脱离出来,从粗糙农耕转向精细耕作,再加上南方气候炎热,交趾、广东佛山等地广种双季稻和三季稻。
    铁器农具+积肥+精耕+气候=水稻产量超过北方。
    不仅能向朝廷纳赋税,还能北运支援关中缺粮等地】
    【积肥指圈猪积肥,猪肥虽好但养猪环境太差,导致猪太脏猪肉肉质难吃,被称为贱肉】
    房进嘿嘿一笑,特意准备好视频准备播放:
    【东汉时期的猪没骟猪,猪既不长肉也不肥美,自然不受人喜爱。
    猪肉成为主流,还得多亏苏轼大力推广,红烧肉美味!】
    神迹嘴上说着美味,放出的视频却是骟猪过程。
    随着银光闪过,小猪惨叫响遍天地,吓得历代男子忍不住捂胯,其中以大小刘彻为甚。
    小刘彻察觉到父皇目光,憋红了脸,下意识地侧过身:“父皇你看什么?”
    天幕上割彘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他又不是彘!
    啊啊啊,父皇你还看!
    刘彻盯着骟完的猪,眉头不停跳动:他乃大汉天子,后人骟猪跟他有什么关系?
    偏偏脑海里不断冒出:猪猪陛下,猪猪陛下...他忍不住攥紧了手:气得想杀人!
    【关于东汉水稻养殖,考古学家在遗址中找到稻田养鱼砖画,不仅养鱼还养龟、鸭甚至螃蟹等等,推出测出东汉种植水稻技术基本完善。
    但此方法应该仅限于一地,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到底是收稻后养鱼、养龟,还是今天稻田养鱼模式?目前暂时未知。
    毕竟稻田养鱼能减少稻田虫害,不仅可
    以增加土壤肥力,还能增加家庭收入,是非常好的稻鱼共生模式】
    历代人额角猛跳:观诗句翻诗经不够,现在还要看汉砖画样推测古情如何?
    你们后人怎么什么都看?
    多看史书行不行?
    吴越蓄水养鱼,直接靠养鱼致富,畜鱼三年获利千万。
    史书都写着呢,别老看汉砖?
    额不对,他们怎么没见过汉砖?
    再看天幕,大惊!那砖不是墓砖吗?
    后人你们干了什么?
    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汉武帝&a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