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口出狂言评国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父皇每天呕心沥血,与群臣制定的三大国策,目的就是想让朱明王朝永世传承。
    兔崽子要是能改掉稍显鲁莽的性格,倒不失一个好藩王。
    旁边的朱镜静顿时坐不住了。
    宋濂在教授这些皇子们时,当然大书特书。
    朱棣隔着桌子,目光炯炯的看着李财。
    单从文笔上来看,不失一篇好文章。
    空印案利用空白文书账簿作弊,结党营私。
    可是他哪敢啊!
    “但我要说,洪武朝三大国策,也是三大弊政。”
    这父子俩怄气,儿子跑到药店里蹲着,门外的那些都尉可不敢丝毫怠慢。
    洪武初年三大国策,是朱元璋和宋濂、刘基、李善长他们一起研究制定的。
    可以说洪武朝三大国策,也包含着宋濂等人的心血。
    “咱倒是要看看这小子如何蛊惑人心的。”朱元璋心里暗暗的骂道
    朱元璋怡然自得抚着胡须,甚至翘起了二郎腿,一脸淡然。
    没想到这个狂生竟然大胆到这个地步。
    “想我大明朝刚经历元末纷乱,群雄逐鹿,百姓民不聊生,难道不需要休养生息吗?”
    朱棣黑着脸,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
    眼看朱元璋满不在乎,朱棣不明白脾气暴躁的父皇,这次怎么就忍住了。
    “先生,你上次说到洪武朝政治军事上的正确决定,以及对大明今后的深远影响。”
    擦了擦嘴,这才舒服的靠在椅子上。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的衰败不都是因为,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王朝倾覆。”
    朝堂上,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争权夺利,争斗不休。
    朱棣一脸茫然。
    放在以前,此狂生早被千刀万剐。
    老朱虽是暴君,却是个爱才的暴君。
    “嗯…”
    并在教授的过程中,帮皇子们分析三大国策,对稳定大明江山社稷的重大意义。
    朱元璋很自然在一张椅子上坐下。默默的听着李财讲的有关于国策问题,也在仔细的评鉴李财讲的重点,这些在朝堂上是不可能听到的。朱元璋也知道这有在平等的情况下,聊聊天才能听到那些真实的声音。
    “今天咱就跟伱讲讲洪武朝的弊政,以及弊政对大明的危害…”
    “很好,你下去吧。”李财对着周燕燕说道
    此子的策论,除了驳斥自己科举取仕的国策,有损他帝王颜面外。
    “休养生息,重农抑商,惩治贪腐。”
    老朱之所以没动手,实在是爱惜此子的文采。
    “且最终导致大明王朝覆灭的,正是这三大国策。”
    “那咱们今天就换一个课题:弊政!”
    尤其爱那些做实事,有真学问,有好品德的读书人。朱棣也知道自己的父皇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学子很是维护。
    朱元璋其实很爱才。
    “你知道当今朝廷的国策有哪些?”李财问着朱棣说道。
    “当今皇上制定的国策初衷是好的,却在实施过程中变了味。”
    自己让他就藩秦地,镇抚西北,拱卫大明,这一决策没错。
    听到弊政两字,坐在李财对面的朱元璋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已经严重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
    听着朱棣的回答,李财抓起桌上的烤鸡腿,咬了一口滋滋冒油,不紧不慢的说道:
    “危言耸听?”
    国策在实施过程中变了味?
    朱元璋坐正身子,神情变得异常严肃。
    按老朱以往的脾气,当场就要杖毙此子于奉天殿。
    见朱棣有些懵懂,林澈挑眉问道:
    ‘’为什么在自己高压政策下,还有这么多官员违法乱纪。难道自己的国策真出了问题?‘’
    “你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领会其中的实质。”
    “大明江山看似政通人和,实则周边战事不断,内忧外患。”
    朱元璋抬手拦住朱棣,并做出‘嘘’的手势,示意接着往下听。
    李财停顿了一下,吃了口菜,继续道:
    “这样一来,现任官、士绅、生员逃避了税赋,豁免了徭役。”
    “后来,连在学的学生、生员之家,除了本身外,户内还免除两人差役。”
    看了眼一脸不服的朱棣,李财倒了一杯酒,轻描淡写道:
    对于这些涉及底层农民的知识,皇子们根本就接触不到。
    尤其是北元残余一直在北方侵扰不断,时刻威胁着大明江山社稷。
    “曹魏北邻匈奴鲜卑,西邻羌氐吐谷浑,南与吴蜀争夺中原,环境可谓极其恶劣。”
    朱棣苦思冥想一番,仍领悟不出林澈话中的意思。
    “不出兵清剿,大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都不得安宁。”
    没想到李财这个狂生,居然将他心中规划的策略一语戳破。
    尴尬的倒了杯酒,端在手上,躬身道:
    “在下学浅,不能领悟先生的意思,还请明示。”
    “大明初创,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当今皇上虽制定了休养生息政策,可实际怎么做的呢?”
    “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田地贱卖给这些人,自己再从他们手里租田耕种。”
    在皇宫大学堂,宋濂等学士们教授皇子们时政时,虽然对国策也有涉猎。
    “这样既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能保证军队的粮草供应。”
    “而这些粮草从哪里来,还不是从农民嘴里抠出来的。”
    “所以,我说导致农民困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打仗,也不是实行军屯就能解决的。”
    “话又回到了我刚才所说的,打仗的实质上打的是钱粮。”
    朱棣站起来给李财和自己倒了一杯酒,这才说道:
    “先生,按您的意思,朝廷实行军屯,就能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老百姓就能休养生息?”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这点,他翻阅历史寻找解决办法。
    目光紧紧盯着李财,等着李财继续讲课。
    如果不消除这些隐患,大明将永无宁日。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