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百姓才有发言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事无巨细,必面呈皇上。
    “谁会拒绝送到手上的好处呢,谁会无聊到向皇上汇报这事。”
    同时。
    “哈啊~”
    他曾经走访过几个正五品以下官员的家,作为朝廷大员家里寒酸了些。
    “啊?”
    李财与朱棣的对话仍在继续。
    “就算当今皇上有着铁血手腕,可是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也得掂量掂量。”
    这时,李财停顿了下来,语气变得沉重:
    “土地兼并乃当今第一大弊政!”
    后来,他将自己走访的情况向父皇汇报。
    “何况这一政策还是皇上亲自制定的,废了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而且这是皇上赏赐的好处,不是巧取豪夺来的。”
    经过数天接触了解,朱棣对李财的学识,打心底佩服。并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受到官员们一致拥护,政策颁布没几年,毫无征兆就废除。
    朱棣尴尬一笑。
    朱棣感觉自己在和李财的相处而得到的知识,比大学堂好几年学的都多。
    “不是想废就能废的,这里牵扯到方方面面。”
    “所以说洪武朝虽然制定了休养生息政策,但因为政策却没有落实到实处,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站在他们的高度上,经过林澈这番分析,岂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毕竟这是当今皇上亲自定下的政策,和谁说理去?”
    “父皇,儿臣觉得当初您制定的政策没有错,只是没想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纰漏。”
    药店的大堂里也是寂静无声。
    “可惜苦的是老百姓,却无处伸冤。”
    当时在场官员无不歌功颂德。
    “当今皇上是多精明的一个人!”
    没想到这政策比官员们直接贪腐,简直厉害百倍千倍。
    朱标也觉得父皇当初给官员制定的俸禄时,委实低了些。
    大白话一听就会,比大学堂里那些大儒之乎者也的讲课,容易接受多了。
    悠哉的打了个哈欠,李财开始解释:
    “朝堂上所有官员都瞒着当今皇上,那是因为他们都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如若是真的,这一政策必须尽早废止。
    朱元璋在心里盘算起来。
    说到这,李财朝朱棣一伸手,后者心领神会,很快泡了一杯醒酒茶,递了过来。这个时候的李财也已经忘记自己是谁了,还敢叫四皇子朱棣给自己倒茶。还真的有一种无知者,无畏。
    可以说,这一政策最终落实,他从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财侃侃而谈,朱棣听得瞠目结舌。
    正如李财所说,这一政策惠及千千万万的官员。
    李财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官员们都得到了好处,当然口径一致!”
    “不然今天就讲到这,我回去补觉了。”
    “无论是清官也好,还是贪官也罢,都因为这一政策而受益。”
    作为朱元璋的贴身亲卫,亲军都尉府只对皇上一个人负责。
    “他不可能被蒙在鼓里!”
    自己刚才一激动,也是立刻想到了废除这一政策,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没这么简单。
    “随着农民土地的流失,由自耕农变为佃农,农民生活越来越苦。”
    自己当时制定这一政策时,只想着官员们俸禄低,施以安抚,也想让官员们少些贪腐,祸害百姓。
    朱标心里彷徨了。
    “既然这些官员一直瞒着皇上,一定会极力争取维持这一政策。”
    想到这里,朱棣一双牛眼瞪的溜圆,粗声粗气反驳道:
    “不可能,怎么可能所有朝臣都瞒着皇上,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
    手忙脚乱的将桌上的碗碟收拾到一起,给李财腾了一块地方,方便他休息。
    “所以老百姓低价将田地卖给他们或者主动赠与,他们都觉得心安理得,理所当然。”
    称颂皇上善待百官,考虑问题周全。
    只是他也没想到,这一明明惠及百官的好事。
    还是这个狂生,懂得朕的心思。
    实施起来怕是很麻烦。
    “等我出去,向父…父亲向今上禀告,废除土地兼并,大明的危机不就迎刃而解!!!”
    等到朱棣将桌子收拾好,李财也不客气,身子伏在桌上。
    李财单手扶额,朝对面一脸激动的朱棣摆了摆手:
    唉!人吃饱了喝足了,就想打瞌睡。
    一边是维持朝廷运转的大明官员,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天下百姓。而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废除这一政策。一个是大明当今皇上,一个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未来皇上。父皇制定的政策,既然受到所有官员的拥护,一旦废除将会侵害这些官员利益,伤了天下官员的心。怎么就成了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弊政了?
    “恕儿臣才疏学浅!”似乎两边都得罪不起啊!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震惊到无以复加。
    “不激动,不激动,先生你接着讲,在下有些失态,一时没控制住,呵呵!”
    官员们会怎么说?
    何况,朝令夕改不是他老朱的性格。
    “李先生,既然土地兼并乃本朝第一大弊政,那就废除这一政策,不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父子俩坐在旁边看着这俩人罗无旁人里却各自想起心思来…
    “谁会嘴欠主动去说,说出去岂不和自己过不去。”
    朱标沉思了一会,头脑中大致整理出一丝头绪,站起来作揖道:
    “儿臣以为,既然父皇与朝廷重臣一起制定这一政策,儿臣斗胆建议父皇还是与他们一起协商处理这件事,切不可妄加处置。”
    侦查情报,打探消息,掌握官员动态…简直无孔不入。
    “这些天天天给你讲课,觉都没睡好。”
    亲军都尉府是锦衣卫前身,虽然名气没有锦衣卫大,但干的事情却是一样的。
    看了一眼停笔思索的朱标,朱元璋问道:
    “太子,你看这狂生所说的可有道理?如果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你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连连点头。
    而且讲的内容通俗易懂。
    这也是他心中所想的。
    看来太子跟在自己身边,学习理政,隐隐已经有了一代明君的影子。
    朱元璋深感欣慰。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