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人风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是我。”
    “我相信你和这支钢笔有过前生的缘分,但如果你还在为了二十元犹豫和纠结,我觉得你们今生的缘分到此为止。”
    这还算是直接的,还有些店铺,李伴峰连招牌都看不懂。
    比如说足衣坊,有人想进去洗个脚,但其实这是卖袜子的。
    比如说吹花阁,有人想进去吹一下,但其实这是卖牙刷和牙膏的,刷完牙之后,吹气都有花香味。
    比如说鲁家书屋,这看起来就是一家普通书屋,但实际上这家店还卖旧报纸。
    奇怪了,墨香店怎么也有鲁家书屋?
    这是重名了,还是开了分店?
    李伴峰推门进了书屋,发现店铺不大,但装饰和格局与绿水城、药王沟这两家书店,一模一样。
    鲁老板迎了上来:“李老板,多日不见!”
    老板也是一样的。
    李伴峰笑了:“鲁老板,您又开新铺子了?”
    鲁老板摇摇头道:“这可不是新铺子,墨香店是我老家,这是我家的老铺子,正赶上过年,我回来看看,
    83最新地址李老板,您这次来,还是要买报纸?”
    李伴峰摇头道:“不买报纸,我想看看书。”“您这边请!”
     李伴峰是常客,书自然随便看,鲁老板专门给搬了椅子,还给倒了茶。
    “李老板,您想看什么样的书?”
    “本乡本土的书。”
    鲁老板从书架上抽出来十几本书,放在了桌上,李伴峰逐一翻阅,看中了其中一套书,叫《慧业文人》。
    这是一套传记,分上下两卷,讲述了一个与智慧结了业缘的天才文人,一生之中的逸闻轶事。
    这位《慧业文人》生在墨香店,李伴峰翻阅了其他书籍,在墨香店的本土文学之中,经常有这位慧业文人出场,在墨香店,这绝对算得上一位传奇人物。
    这人绝顶聪明,三言两语就能猜出别人意图,试探几句就能看出对方破绽,不仅才华过人,而且能文能武,身上带着一支判官笔,能写字,还能用作兵刃。
    李伴峰把上卷买走,下卷折了个印子,留在了书屋。
    等到了门口结账,鲁老板见李伴峰只买走了上卷,赶紧吩咐伙计把下卷拿来:“李老板,看书哪能看一半,下卷书我送您了。”
    李伴峰拦住伙计道:“不用客气,我不买不是因为嫌贵,是因为带在身上太麻烦,等看完了上卷,我再来买下卷。”
    鲁老板道:“容我多问一句,李老板,这么多本土书里,为什么就看上了这本《慧业文人》?”
    李伴峰道:“因为这本书讲出了本土风情,我刚来墨香店,对这地方还真不太习惯。”
    鲁老板笑了:“李老板,别说您不习惯,我出生在墨香店,出门在外做生意,一年半载回来一趟,也觉得不习惯,
    您这是遇到事了吧?”
    “还真遇到一件。”李伴峰把雁沙书斋的事情说了,“鲁老板,那个书斋的女子到底还想不想做生意?为什么要这么难为客人?”
    鲁老板道:“生意肯定是要做的,您几位选了上房,她能多赚钱,肯定也高兴,
    可高兴归高兴,这事不能漏出来,否则别人会觉得她一身铜臭,没有文人风骨,
    她说您几位选了上房是不是贪慕虚荣,您就回应一句,这是对书斋的敬仰和尊重,这话就算说到位了,
    结果您说要改选中房,那姑娘赚的少了,肯定不乐意了,您接着又说要住下房,这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李伴峰皱眉道:“既然想好好做生意,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话说明白?”
    鲁老板摇头笑道:“在墨香店就是这个规矩,说话若是太直白,会被别人视作粗俗。”
    看来这里边要学的东西还不少,李伴峰拿着书走了,店里也没了其他客人,鲁老板把书本放回书架,正准备打个盹,却见一名穿着白色长衫,戴着白色礼帽的男子走了进来。
    “先生,您买书?”
    何家庆摇摇头道:“我要几份报纸。”
    “我这不卖新报。”
    “来你这自然是买旧报纸。”
    鲁老板又道:“我这卖的也不是废纸。”
    何家庆点点头:“价钱我懂。”
    买了几份报纸,何家庆离开了书屋,看了看时间还早,他叫来一辆黄包车,去了逍遥坞,今天下午有姜梦婷的专场。
    李伴峰在街上走了一下午,对墨香店的格局有了大致了解。
    这是一座城市,面积不小,街道纵横交错,特点鲜明,建筑古色古香,人口不少,各类产业都挺发达,商机有的是,但就像马五说得,在这做生意,得把握住文人的性情。
    比如说要卖杂货,铺子可以叫玲珑百宝阁,但如果叫某记杂货铺,保证没生意。
    如果想开一家风月之所,姑娘得有才艺,得懂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