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都擅借东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以为我没看见?可你从未拿出来示人,也从未试图寻找其他碎片。你在等什么?”
    李烬缓缓伸手入怀,取出那巴掌大的青铜残片。边缘焦黑,半个“卢”字刻痕深刻,仿佛用尽最后一口气刻下的遗言。他凝视着它,像是在看一段无法挽回的过去。
    “我在等一个人。”他终于开口。
    “谁?”
    “不是谁,是哪种人。”李烬轻声道,“当初集齐愿力、点燃天枢之眼的,并非帝王将相,也不是修士高人,而是一个盲女。她之所以能做到,不是因为她血脉特殊,不是因为她天赋异禀,而是因为她**痛过**,因为她**不肯死**。所以,若有一天,要重启初愿碑,绝不能再由我们这些旧人来做。必须是由一个新的‘她’??一个同样被踩进泥里、却仍想抬头看天的人。”
    郭光愣住。
    “你是说……要等下一个卢青词?”
    “对。”李烬点头,“而且我相信,她已经在路上了。”
    话音刚落,远方天际忽现一道银光。不是闪电,也不是流星,而是一线极细的辉芒,自西北划破长空,坠向江南方向。刹那间,天下三百六十座明灯亭同时震颤,灯火齐齐暴涨三尺,映得四野如昼!
    与此同时,幽州废墟上的主灯猛然一跳,竟自行脱离灯架,悬浮半空,化作一团流转不定的光球,缓缓升腾而起,似在呼应某种召唤。
    瞎眼老僧不知何时出现在山坡另一侧,虽目不能视,却抬手指天:“来了。”
    “什么来了?”郭光颤声问。
    “命运的回响。”老僧低语,“初愿碑残片共鸣了。有人已在南方点亮了第二道‘人心之火’。这不是模仿,不是复制,而是真正的继承??就像薪尽火传,火种不灭。”
    李烬站起身,望着那远去的光痕,久久不语。
    数日后,江南某村,盲眼少女醒来,发现自己枕边多了一枚铜钱。
    与郭光那枚一模一样,上面“太平”二字缓缓游动,宛如活物。
    她将其握入掌心,轻声说道:“我准备好了。”
    同一天,敦煌石窟深处,韦家遗孤揭开面纱。
    她面容清冷,眼神却炽热如焰。她将半块残碑置于祭坛之上,低声念诵一段古老咒文。
    霎时间,石壁裂开,露出一座隐藏千年的密室。
    室内陈列着三十六块愿力石板碎片,每一枚都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而在最中央的石台上,静静躺着一具干尸??身披素衣,双手交叠于胸前,眉心一点朱砂未褪。
    正是当年被族老带走的卢氏主母。
    “母亲啊……”韦氏女子跪下,“您以自身为锁,镇压‘影蜕’源头百年。如今,有人要唤醒它,也有人要毁灭它。但我既承您的血,便知您所求从来不是复仇,而是终结。
    所以,请允许我??
    以您的名字,点燃最后一盏灯。”
    她割破手掌,鲜血滴落在残碑之上。
    刹那间,所有碎片开始震动,彼此吸引,竟自动拼接成一块近乎完整的石碑轮廓!
    唯有左下角仍缺一角,形状恰好与李烬手中的残片吻合。
    天空骤然变色。
    乌云翻滚,雷声滚滚,却无雨落下。
    一道赤金色的光柱自地面冲天而起,直贯星河!
    九州大地,无数百姓抬头望天,只见苍穹之上浮现一行大字:
    >**愿者可继,火者当燃。
    >若无人执灯,则天地自择。**
    长安城内,年迈的史官猛然惊醒,提笔疾书:
    “今日,初愿再现,碑未成而势已成。天下灯亭皆鸣,小儿梦中皆呼‘姐姐’。老夫伏案泪下,知此非幻象,乃人心所聚,命格所归。”
    而在北方草原,一名牧羊少年拾得一枚掉落的铜钱。
    他不懂文字,却莫名流泪,喃喃道:“我想回家。”
    当晚,他帐篷内的油灯无风自亮,持续七日不熄。
    李烬得知消息后,终于动身南下。
    临行前,他对郭光说:“我去看看那个孩子。如果她真是新的执灯者,我会把这块残片交给她。如果不是,我也要去告诉她??哪怕失败,只要你还在挣扎,就值得被记住。”
    郭光送他至山口,递过一只旧陶壶:“带上吧。这是我最后一次酿的酒,说是给你,其实是给她。就算她不喝,闻一闻也好,至少知道这世上有人等她很久了。”
    李烬接过,郑重收入行囊。
    一路南行,沿途所见皆令人动容:
    昔日饥民遍野的河南道,如今稻浪翻滚;
    曾为门阀私产的盐池,现已归百姓共治;
    就连最偏远的黔中山区,也有孩童围坐在灯亭下,跟着老师朗读《割鹿记》中的句子:“凡人亦可照夜行,不必待圣贤降世。”
    抵达江南小村时,正值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