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章 经商民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此年轻的王,如此年轻的王佐,西域将几十年如一日的臣服在汉王的铁蹄下。
    霍光被王佐的称呼唤得一愣,偷瞄了陛下一眼,霍光似乎很喜欢这称呼。
    刘据在上,默默观察着康大迈,
    标准的粟特人,活跃在丝绸之路的贸易民族,属於各支中亚商人的一支,张骞出使西域,让本来就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粟特人看到中原,他们将大多数精力全都放在了同中原的贸易中,班兴任西域都护后,粟特人更加积极主动的和中原交流,大宛被平定后,粟特人又在大宛建立起城市,
    刘据对粟特人的经商方式非常有兴趣....
    “大宛之战後,你们的族人在大宛国土上又建立起国家,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大汉会表彰你们的功绩。”
    康大迈连道不敢。
    自开海贸后,丝绸之路越发鸡肋,陆路转运不便,中原也不喜同西域通商,有着精力投入到海运中,可以带来,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收益,眼看着丝绸之路就要不行了,粟特人应运出现,硬生生恢复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丝绸之路久塞不通...”
    清朗的声音响起,霍光闭口,康大迈听着年轻的汉王开口,整个身子紧绷得像个球,
    “朕听闻有人说,西域大小国数百,各行其正,国与国之间匪祸横行,沿途的商人想要把货物从一地送到另一地,都要预留出被劫盗抢去的货物,如此没什麽利润,更没人愿意经商了,
    朕以西域都护疏通各径,大小匪患平定无数,澄清商路,但还是没把西域救起来,
    连朕都没什麽办法,制度没办法重新调起汉人去西域经商的欲望,你们是如何做到繁荣商路的?”
    康大迈先叩首行礼,
    “我们能重开商路,都是倚仗汉王您。”
    顿了顿,见汉王毫无反应,康大迈心知,汉王并非是喜欢阿谀之词的人,直入正题道,
    “为了汉王从前的商道太乱,并不仅仅是匪祸之因,而是商人太杂。”
    “哦?”刘据被康大迈的言论吸引,“继续说。”
    刘据对西域的了解都是来自於字面上,刘据从没到过西域,自然不比本地人康大迈更懂商路不通的症结在哪。
    商人太乱?
    有意思。
    康大迈继续道,“以前的商人太多,哪里的货卖得好,就一股脑的扎过去,以前的大月氏出产的葡萄风靡中原,商人就都到那里去收购葡萄,带到中原,实则葡萄的价格被炒得很高,之後的大宛....”
    提到大宛,康大迈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快停住,见汉王听的津津有味,完全没有责怪的意思,心中暗舒口气,
    “大宛的马後来又卖得很好,商人们又不去大月氏来,反而骑着骆驼去大宛买马,带到中原,能挣到钱的只有最开始闻到钱味的几人,後来去的就没有一个不赔本。”
    “商人就像蜜蜂,哪里的花蜜最多,就都冲过去,其馀的花也有花蜜,却没人要。”
    刘据听后,脑中闪出两个字,
    内卷。
    西域的商人也在内卷,
    这让刘据想到前世某些突然兴起的风潮,干这个挣钱,干那个挣钱,真挣到钱的,只有最开始的几人,其馀都是炮灰罢了,人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谁都不想承认自己是那个炮灰,
    西域商人太乱的思路很新奇,
    商人逐利,康大迈比喻恰当,逐利的商人就是蜜蜂,只会飞向最香的花,
    西域商人们都卷在一处,就没有将西域资源有效的运转起来,西域大小国家数百,每国的特产名物又各有特色,商人又多又乱又杂,集中於一处,反而把其馀数百种都舍弃了,
    这麽看来,疏通商道,激励制度这些法子都治标不治本,
    丞相霍光沉思:“从康大迈所言来看,能解决的法子只有一个。”
    “於是...你就把西域商人都联合在一起了?”
    刘据看向康大迈,语气中满是赞赏。
    康大迈羞涩一笑,
    “我们是蜜蜂,要分工才能踩到蜜。”
    刘据和霍光对视一眼,康大迈说得简单,做起来可一点不简单,将杂乱无序的商人集中在一起领导分工,需要何等人格魅力和手段,
    “如果不是西域荒凉到如此地步,他们也不会听我的,我们都是商人,经不了商和死掉没什麽区别,只能团结起来寻找办法。”
    霍光点头,
    确实是西域的情况倒逼着西域商人们团结在一起,不过就算如此,也非常厉害了。
    “我们就像蜜蜂一样,这个人今天在康居经商,就要一直在康居经商,那个人在大宛经商,也一直要在大宛。”
    蜂窝式的网格结构。
    刘据惊讶於粟特人的经商天赋,
    靠一个人是绝对玩不转,如果能做起这种蜂窝式的网格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