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我日后见着你们绕道走总行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谢敏君磨牙切齿,忍着心里的屈辱和窝火,盯着容枝枝道:“我知晓了,夫人放心,本郡主不会再寻夫人您的不快了……”
    她现在也忍不住开始回顾自己与容枝枝的种种。
    自己当初第一次与容枝枝过不去,抢着买一把扇子,最后东西没抢到就算了,还疑似遭到沈砚书的报复,丢了未来皇后的位置。
    第二次与容枝枝过不去,就是日前在宫门口,挨了一巴掌,最后也没讨到好不说,又丢了即将到手的好婚事。
    第三次就是今日了……
    如果自己每次都......
    ###风波再起:内忧外患
    就在大楚逐渐从洪灾中恢复元气时,新的危机再次袭来。这一次,不仅后宫的纷争愈演愈烈,朝堂上的权斗也更加白热化。顾南栀虽然成功揭穿了赵无极和刘子涵的阴谋,但越国残余势力并未因此偃旗息鼓。他们开始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渗透进大楚内部,试图通过挑拨离间来削弱大楚的统治基础。
    与此同时,边疆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北境的游牧部落因连年的干旱而频繁南下劫掠,边境守军虽竭力抵抗,却因粮草不足而屡屡告急。霍成煊不得不亲自坐镇前线,指挥大军抵御外敌。然而,这却给了某些心怀不轨的大臣可乘之机,他们趁机在朝堂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皇后干政”的争论。
    ---
    ###后宫的暗潮
    柳婉儿被拘押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失去了所有影响力,但实际上,她早已通过自己的心腹将谣言传播至后宫各个角落。一些妃嫔原本对皇后就心存不满,如今更是借着这些流言大做文章。她们或明或暗地向皇帝进谗言,声称皇后干预朝政过多,甚至可能与某些大臣勾结,意图扩大自己的权力。
    其中最活跃的便是德妃李氏。李氏出身名门,自恃身份高贵,一直对皇后的位置觊觎已久。她利用自己与几位重臣的关系,在朝堂和后宫之间穿梭游走,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同时,她还暗中指使自己的贴身侍女散布消息,称皇后之所以能迅速查出刘子涵的罪行,是因为提前得到了线报??换句话说,皇后早已参与了这场阴谋。
    这些流言很快便传到了霍成煊的耳中。尽管他对顾南栀的信任从未动摇,但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他不得不暂时搁置对皇后的支持,转而命令锦衣卫彻查此事。这一举动让顾南栀意识到,后宫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强大。
    ---
    ###朝堂的较量
    朝堂之上,削减皇后权力的呼声愈演愈烈。以兵部尚书林文清为首的反对派认为,皇后频繁介入政务不仅违反了传统礼制,还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从而威胁到皇权的独立性。而另一派以老臣张廷玉为代表,则坚决支持皇后,认为她的智慧与果断为大楚带来了许多实际利益。
    两派之间的争论日益激烈,甚至发展到了互相攻击的地步。林文清公开指责张廷玉等人是“党同伐异”,而张廷玉则反击道:“若非皇后英明决断,今日我等岂能安然议事?”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一封来自北境的紧急奏折打破了僵局。奏折中提到,由于粮草短缺,驻守北境的将士士气低落,已有部分士兵擅自离开营地,返回家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补给问题,整个防线都有可能崩溃。
    霍成煊当即决定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会议竟成为新一轮斗争的开端。
    ---
    ###御前会议:针锋相对
    御前会议上,林文清率先发言,提出应当优先考虑节约国内资源,暂缓对外援助,并减少赈灾开支。他的理由是,国家目前财力紧张,必须优先保障军队的需求。然而,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了张廷玉的强烈反对。
    “林大人此言差矣!”张廷玉站起身来,语气铿锵,“赈灾乃民生大事,若因一时吝啬而导致百姓饿死街头,我大楚又如何能长治久安?至于军需,完全可以从富商那里筹措资金,而非削减赈灾款项。”
    林文清冷笑一声,反问道:“张大人莫不是忘了,那些富商早已被皇后征调了大量银两用于重建灾区?如今再让他们出资,岂非强人所难?”
    一时间,殿内气氛剑拔弩张。其他大臣见状,纷纷选择站队,有人支持林文清的观点,认为应以军事为重;也有人赞同张廷玉的看法,主张兼顾民生。
    眼看争论即将失控,霍成煊突然开口道:“朕明白诸位都是为国为民着想,但此时此刻,唯有团结一致方能渡过难关。朕命即刻成立临时筹款委员会,由皇后亲自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务必确保军需与赈灾并行不悖!”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林文清脸色铁青,却不敢再多说什么。而张廷玉则面露喜色,低声对身边的同僚说道:“有皇后主持大局,此事定能妥善解决。”
    ---
    ###皇后的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