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京!燕京!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样。”
    陆遥仰头一笑,打开饭盒,所谓的“猪皮冻饭”,就是猪皮、皮冻配上蔬菜和白米饭。
    米饭是一粒一粒的,要使劲嚼。
    当看到方言吃的也是猪皮冻饭,咧着嘴说“这不巧了嘛,这个就叫英,唔……”
    看到本来想说“英雄所见略同”的他摇了摇头,方言插了一句,“吃货心照不宣?”
    “对,吃货心照不宣!”
    陆遥和贾平洼、莫伸几人相视一笑,目光中充满赞赏,“‘吃货’这个词用的妙啊。”
    方言憨笑了下,魂儿早就被飘着香气的饭给勾走了,急切地一勺一勺往嘴里送,一粒米都舍不得浪费,黏在嘴边或者下巴的,全都抹进嘴里,甚至落在衣服上,也马上一按,捏进嘴里,仿佛在品尝美味佳肴般,不禁陶醉。
    终于特么吃到油腥了!
    看到他的吃相,陆遥等人面面相觑,眼睛瞪大,“看你的样子,像是返城的知青?”
    方言把勺子上的剩饭舔干净,“我是知青,不过现在返城还没轮到我,我这一趟是燕京去改稿。”
    “改稿?!”
    就连闷头吃饭的贾平洼都忍不住打量起方言,陆遥诧异道“瞧不出来,小同志,喔,聊了半天,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我叫方言,方向的方,言语的言。”
    方言点了下头,自我介绍。
    陆遥也介绍起自己和同伴们。
    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陕北作家群就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创作队伍,很快把陕北文坛,打造成了全国文学版图中的重镇。
    比如贾平洼,现在就有三篇散文入选了今年出版的《陕北短篇小说散文选》,这可是建国30年以来陕北文学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再比如莫伸,写的《窗口》得到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至于他自己,虽然没有作品等身,但也是《延河》的文学编辑。
    一个个,全是陕北文坛的后起之秀。
    “没想到你也是同道中人,也是个作家。”贾平洼投来热切的目光,“去燕京的哪家杂志改稿?”
    “燕京文艺。”方言笑道。
    “喔!”
    众人一惊,《燕京文艺》可是如今公认的文学期刊的翘楚,全国性杂志,比《延河》、《长安》这些地区性的档次要高得多。
    一下子,对方言另眼相看。
    特别是他提到入选了两篇作品。
    “胡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陆遥等人对坐在后一排的老人毕恭毕敬。
    “听小方这么一讲,第一篇的《黄土高坡》,跟莫伸的《窗口》一样,都是典型的伤痕故事,倒是这个《牧马人》,很不一样,有一种不同于伤痕悲剧色彩的积极味道,如果是我,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入《陕西文学》。”
    “谢谢胡老师夸奖,您过奖了。”
    听到连贾平洼、陆遥都尊敬的胡老师如此评价,方言压抑激动之情,“我还得继续努力,好好跟编辑商量接下来怎么改呢?”
    “可惜了,没有机会看一看你写的《牧马人》和《黄土高坡》。”陆遥不免引以为憾。
    “未必。”
    贾平洼笑道“别忘了,我们要在燕京呆到文代会结束呢,如果小方同志改稿顺利的话,估计在最新一期的《燕京文艺》,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小说了。”
    陆遥一拍大腿“对啊!”
    “文代会?”
    方言嘴里呢喃着,眼里透着茫然。
    陆遥忙不迭地解释,他们13个人,这一趟是作为陕北的代表团,去燕京参加召开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由胡采胡老师带队。
    看着方言羡慕的眼神,胡采勉励道“你以后也会有这个机会的,不过燕京藏龙卧虎,竞争应该非常激烈,要更加努力才行。”
    “是啊。”
    方言勾起嘴唇,心里却在暗想。
    自己也许未必就在文坛里呆一辈子……
    “水来啦!”
    车厢里顿时一阵骚动,有水送过来,大家纷纷掏出饭缸子,或者干脆把水倒在干干净净的饭盒里,水面上,立刻泛起一点点油花。
    方言贪婪地小口小口地呷着,眼睛往窗外望去,风景转瞬即逝,思绪早就飘走了。
    燕京啊,我来了!
    inf。inf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