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商鞅》首演前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2天后,阳光落在堆满稿纸的桌面。
    方格纸上写着《拯救大兵瑞恩》的大纲和人物列表,密密麻麻,全是中文。
    方言原本想纯英文写作,是不是很大胆?
    整部,英文写作!
    就在《拯救大兵瑞恩》这个故事,但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因为自己没这个水平。
    日常的交流和阅读,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写作,够呛,简直就是个半吊子。
    于是,准备像《那山那人那狗》一样,把翻译的工作交给迈克,或者交给白若雪。
    伸了伸懒腰,就在他走出房间的时候,院子里传来一阵“当当当”的金属碰撞声。
    透过窗户,往外一看。
    杨霞正握着煤气罐把手摇上几摇,随后把罐子提了起来,让罐底放在水盆里泡上。
    “妈,您这样用煤气,可不安全!”
    方言赶忙跑了出来。
    “哎呦,吓我一跳。”
    杨霞把煤气罐拿了出来,说烧饭烧到一半,结果没气了,只能用这个法子挤出点气。
    方言摇头失笑,把煤气罐搬回到厨房。
    “要是能再有一個就好了。”
    杨霞感叹了一句。
    方言调侃道“妈,当初我把这煤气罐弄来的时候,您愣是七八天都不敢使,把这当成一个‘炸弹’,现在觉着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过瘾,做饭都不想生炉子了?”
    “去去去,哪壶不开提哪壶。”
    杨霞白了眼,“待会儿吃完早饭,赶紧驮上煤气罐,去煤气站换气去。”
    “得嘞!”
    方言咧嘴发笑。
    自从自个家率先使用煤气罐,越来越多的街坊邻居就纷纷效仿起来,也办起了换气本。
    到后来,一瓶难求,一本难办。
    80年代,煤气罐是每家每户的宝贝疙瘩,一些筒子楼的集体厨房还专门为它上锁。
    甚至,“你家有煤气罐吗”,成了找对象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没有煤气罐,相亲一准黄。
    吃完早饭,方言把煤气罐捆在摩托车上。
    一溜烟的工夫,直奔最近的换气站。
    等换好气回来时,跟杨霞说道
    “妈,中午我上外头吃去了。”
    “晚上回不回来啊?”
    “回来吃!”
    方言拿上公文包,赶着去人艺。
    《商鞅》的最终彩排,就在今天下午。
    在此之前,先上趟人文社,找师兄蹭饭。
    方言坐在章光年的对面,扒着搪瓷杯里的红烧肉,“师兄,您觉得怎么样?”
    “你这武侠,倒是跟香江的不一样。”
    章光年随手翻了翻《一代宗师黄飞鸿》。
    “嘿嘿。”
    方言嘴边粘着一粒饭,说自己的跟香江新派的最大相似之处,就在于把武侠元素融入到华夏历史当中,而区别在于武功的高低。
    章光年满意地点头,准备让人文社多印出几份样本,然后让胡木桥代为转交。
    “师兄,到时候您也得给我一份。”
    方言要把修改好的《一代宗师黄飞鸿》以及创作谈,用e寄给《城》编辑部。
    “吃饱了吗?”
    章光年慈眉善目,递上个窝窝头。
    “吃饱了,吃饱了。”
    方言摇了摇头。
    章光年道“这届茅盾文学奖的提名名单出来了,想不想知道自己入围了没有?”
    “当然想啊,师兄!”
    方言脱口而出。
    整个茅盾文学奖实行票决制,评奖委员会的评委会对参评作品阅读、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不超过10部提名作品,然后会在这10部提名作品里,选出获奖的长篇。
    到目前为止,《文艺报》上尚未公布入围名单的10本。
    “你就这么急着想知道?”
    章光年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只是想知道《大秦之裂变》入选了没有。”方言道“毕竟,这是老师亲自指导过我的。”
    提到“沈雁氷”,师兄弟二人都陷入了沉默,气氛变得淡淡的伤感。
    半晌,章光年清了清嗓子,“恭喜你啊,小师弟,《大秦之裂变》入围了。”
    “谢谢师兄。”
    方言并不感到意外。
    相比于提名,相比于自己的其他作品,他其实最在意的是《大秦之裂变》能否获奖,因为这本书的意义非凡。
    章光年说,“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只是初选,能不能获奖,要看终选评审环节。”
    方言也不再多问,站了起来,告辞离开。
    “别急,一会儿我送你去人艺。”
    章光年说自己也要去看《商鞅》的彩排。
    方言一惊,“您也要去?”
    章光年打趣道“怎么,不欢迎吗?”
    “瞧您话说的,当然欢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