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提前打预防针(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倒柜,从柜子里拿出挂面,径直地走向搭在外头的小厨房。
    “岩子,你返城怎么都不提前给家里捎封信啊,我们好去车站接你。”方红皱眉道。
    “就是,就是!”方燕接腔说。
    “姐,其实我这次不是返城,只是有事要来趟燕京,过段时间,就得再回陕北。”
    方言打开水壶,喝了口水。
    “什么,你还要回去?”
    方红一喊,惊动了屋外的杨霞。
    面对着一双双担忧不解的目光,方言解释说“我这趟是来改稿的,改完就得回去。”
    “改稿?!”方红诧异道。
    “《燕京文艺》要发表我的两篇小说,其中一篇有点小问题,编辑就让我过来修改。”
    方言笑道“这不才有机会回家看看。”
    “《燕京文艺》是什么?”
    杨霞看了看儿子,又望了望女儿们。
    方红说道“就是咱们燕京最好的文学刊物,不比《收获》、《当代》、《人民文学》差,首任主编还是老舍、赵树理呢。”
    “哎呀,那是不是说我们家岩子要当作家啦!”杨霞站在门外,惊喜交加。
    “现在还不是。”
    方言拍了下胸脯,“不过将来没准就成了大作家,不管挂面厂厂长,还是天王老子请我去厂里开讲座呢,也得看看我有没有时间,除非是姐让我去,那我无论如何,都必须去!”
    “德行!”
    方红抿了抿嘴,“才写两篇小说,尾巴就翘天上去,连我们的厂长都请不动你啦?”
    “嘿嘿,以后的事,谁又说的准呢。”
    方言也是在打预防针,省的红娘来给姐姐牵线的时候,杨霞和方红耳根子软,就这么答应下来,当然,后续的思想工作还得继续做。
    “面好了!”
    就在此时,杨霞端着一锅面,走回屋。
    清汤挂面,既有香油和葱花,又有白菜叶和荷包蛋,已经是这年头最顶级的美味了。
    方燕喉咙蠕动,舔舔嘴唇。
    “妈,这也忒多了,我一个可吃不下。”
    方言撇了眼,“你们也分一点。”
    “我就算了,分给丫丫、燕子吧。”
    杨霞满眼欣慰地看着懂事的儿子。
    “这怎么行呢,要分就大家都分。”
    方红这么想,方言也是这么想,接下话茬“是啊,您要不吃,我哪好意思吃啊。”
    在儿女的坚持下,一锅的挂面分成了四份,唯一的荷包蛋,还是落入了方言的碗里。
    “哧溜,哧溜。”
    看着全家团圆,吃着自己煮的面,杨霞不禁瞄了眼挂在墙壁的方援军的遗像,“你的房间,妈一直有收拾,丫丫,呆会儿你把枕头、被子给岩子拿出来,铺了床就趁早睡吧。”
    “诶。”
    方红答应了一声,一吃完面,就和方言来到他的房间,从大衣柜里取出床单、被褥等。
    方言望着熟悉的房间,书桌、椅子、柜子、土炕,视线一一扫过,感慨万千。
    “这被子够不够?”
    “够,够,姐,我自己来吧。”
    “行。”
    方红搭了把手,边干边说“这些年你在陕北吃了不少苦吧。”抬头盯着弟弟看,“之前你来信说自己高考又没考上,回不了城,妈跟我一直在给你想办法,可怎么也没有想到你能这么出息,小说都上《燕京文艺》了。”
    方言嘿然一笑,“姐,你跟妈不用替我操心,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回京了。”
    方红一愣,“真哒?”
    “当然,《燕京文艺》的编辑跟我说的,现在知青返城是大趋势,要么想留下,要么离不开,剩下的,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方言不惜扯虎皮,也要劝说姐姐打消“招工指标”的念头,避免她像上辈子一样牺牲自己,给他换来挂面厂的指标。
    “那真是太好了。”
    方红激动不已,“你这趟能在燕京呆多久?有没有规定你什么时候回去?”
    “没有,《燕京文艺》的人好着呢,让我在燕京多玩几天,我想呆个十天半个月,也没有问题。”方言抚平床单上的褶皱,“我是这么想的,至少等到最新一期发行了,我再回去。”
    “好。到时候,我一定要多买几本。”
    方红语气里透着一丝期待。
    “不用,姐,《燕京文艺》会送样书过来,不用你自己掏钱。”
    方言深知但凡跟文化沾边的东西,姐姐非常地热衷,毕竟她当初的梦想就是考大学。
    “那敢情好。”
    方红拍了拍枕头。
    “姐,那个吕大成还老缠着你吗?”
    方言冷不丁地提了一嘴。
    “你怎么突然说到这个?”
    方红看到弟弟无比严肃的眼神,红着脸说“也不叫‘缠’吧,毕竟我和他是高中同学,现在又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