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大开眼界,千秋功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少数几个菌菇专业的学生眼睛越来越亮,表情越来越激动之外。</br>其他学生完全一头雾水。</br>但并不影响蘑菇房内,持续响起哇声一片。</br>一排排整齐又庞大的菌架,以及菌架上,堪称壮观的菌包和怒放的菌伞。</br>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探头、设备、管线,头顶上随时自动展开或收起的遮阳,两侧墙上自动会打开的通风,喷雾。</br>处处充满了,全都能分辨的出的工业之美,农业之美。</br>总之,大开眼界。</br>——</br>而第二项参观,更开眼界,开的人全身麻麻的,鸡皮疙瘩起一身。</br>看蚯蚓。</br>好多好多的蚯蚓,多到都冒到土外面。</br>一平米空间内,可以养三至六万条蚯蚓的蚯蚓场。</br>在这里介绍的是凌同杰。</br>凌同杰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br>前面刚帮着文师姐拍照选人,现在又来帮齐师兄讲解他的项目。</br>“这个项目主要内容很简单,就是将牲畜粪便及有机废料,比如使用过的菌包,混合泥土后养蚯蚓。”</br>“现在试验的比例,每亩投放250公斤蚯蚓种,消耗500立方米粪便,产出300立方米蚯蚓粪有机肥料,及3500公斤鲜蚯蚓。”</br>“投放五十公斤鲜蚯蚓,两立方米蚯蚓粪,也就是一千到一千六百公斤,可以改良一亩农田,低标准农田、盐碱地以及板结土地。”</br>“也就是一亩蚯蚓场的产出,一年可以改良70亩土地。”</br>“整套系统的目标有两个方向,一个是8000万亩严重板结的低标准农田,另一个是2.5亿亩盐碱地。”</br>“不过盐碱地改良还在试验中,我师兄现在就在海南台风海水倒灌区做尝试。”</br>“最好能够都实现,实在不行,实现一个也可以。”</br>“而且我们希望整套系统可以做到正循环,改良的土地种植饲料作物-饲料作物养殖牲畜-牲畜粪便养蚯蚓-蚯蚓改良土地。”</br>逻辑通顺,目光远大,而且现在就有实例放在这里。</br>在场的教授们都眼睛冒光,围着凌同杰打听项目细节,还纷纷提出合作。</br>废物处理啊、农田改良啊,特别是这套系统能正循环,做这项事情有的赚。</br>这点太重要了,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力量就会参与,民间力量比政府拨款,可强大太多太多。</br>当得知凌同杰是农科院杜教授的学生,这是杜教授另一个学生的项目。</br>在场的教授们信心更足了。</br>他们都知道,杜教授成名之战,就是在黄淮海科技会战时候,改良盐碱地。</br>如果真成了的话,没准几十年后,2.5亿亩盐碱地就没有了啊,全都变成标准农田,得什么劲头。</br>即便盐碱地失败了,还有八千万亩严重板结地标准农田呢,蚯蚓破板结,肯定没问题啊。</br>中国人,永远永远都不会嫌弃能种的田多。</br>能把差的田变好,能把不能种地的田变成能种。</br>千秋功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