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t;把一个穿着工装的三十多岁介于中青年之间的男人亮了出来。</br>就是上次开荒来的那位刘工。</br>这次又来了。</br>路上的时候骆一航已经介绍过今天的情况,刘工倒是也没发怵。</br>站在拖拉机旁侃侃而谈。</br>“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中科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的刘方民。”</br>“我身后这台是我们实验室研发的智能无人拖拉机,‘鸿鹄’系列的第三代‘鸿鹄’T300,改进型T300K。”</br>“它的整车长7.8米,宽5.1米,自重16吨。最大400马力。电力驱动。”</br>“可以进行二十四小时连续作业,负荷作业效率为每小时六公里,作业精度分米级。”</br>“能够在耕作过程中完成土壤、作物、农艺的数据采集。实现全程无人化耕种管收。”</br>刘工介绍完毕。</br>在场众人,特别是学农的学生们,都听傻了。</br>十六吨的大家伙,重型拖拉机啊,无人的,智能的,二十四小时作业,还是全程无人化,甚至是辆电拖拉机。</br>听他的意思,全程还是作物生长周期全程,不是某一项工作全程。</br>看科幻片么?</br>啥时候种田都可以进化到这种地步了?</br>那些教授们则大多听过智能无人拖拉机的项目,却没都见过。</br>没想到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br>而且这里竟然就有。</br>“小骆总,快快快,让我们看看这鸿鹄是怎么工作的吧。”</br>教授们已经等不及了。</br>简单。</br>骆一航挥挥手,招呼一声,“田里最后收尾掉,准备进行收割作业。”</br>话音未落。</br>一群清音农业的小娃子就冲进了田里,每个人手指头上都套着小叉子,速战速决把剩余的一点大豆花都摘掉。</br>于此同时,几名工程师从一辆货车上卸下来配件,装到拖拉机上。</br>另一边,熟悉的小无人机又飞了出去,飞进田里采集数据。</br>刘工这边控制器与智慧农业那边的数据中心对接。</br>很快地形数据又传了过来。</br>“边上留出一百亩浅翻,其他的深翻,我打算种萝卜白菜。”</br>一百亩浅翻的,自然是给文英冻死马兰草苗苗用。</br>“明白。”刘工答应一声。</br>在设备上操作起来。</br>很快设定完毕后。</br>两台“鸿鹄”-T300K,自行启动,顺着田埂留出的通道,自己开进了大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