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大秦国文武百官谁不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aF赵安提到的“三人成虎”,是战国时期魏国发生的一个故事,讲的是魏国的大臣庞葱陪太子去赵国做人质的事。
    扶苏点点头,说:“自然听说过。”
    “魏王真是太糊涂了,居然轻信手下大臣的话,怀疑起庞葱,之后再没召见过他。”
    “真相其实很简单,叫来庞葱问问就知道了。”他带着一丝嘲讽地说,“可笑的是,魏王却选了最愚蠢的做法。”
    他言语中透露着对魏王当年做法的不屑,
    就因为别人几句话,就轻易相信别人的诽谤,
    这样的魏王,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
    不同于扶苏想当然的态度,嬴政等人陷入沉思。
    他们当然也知道这个故事,
    而且他们个个都是极聪明的人,
    隐约能猜到赵安为何这么说。
    赵安接着道:“这不单是魏王傻,而是舆论的力量太可怕。”
    “换成你们中的任何一个,恐怕也会和魏王一样。”
    “到那时候,别说召见,可能都恨不得马上除去谣言的源头。”
    扶苏立刻站起身,态度坚定地说:
    “这绝不可能!”
    “明明知道对方说得不对,还会轻易相信?”
    “这种事我绝对做不出来。”
    “我大秦国的皇帝陛下,以及众位大臣也都不会这样做。”
    他信心满满地说着。作为大秦的长公子,他相信自己绝不会像魏王那样。
    他一直告诫自己,要多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后再做决定,
    绝不轻信片面之辞。
    赵安淡淡回应:“如果无法判断对方说的对错呢?”
    “比如某天,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突然有人告诉你,老赵遇害了。”
    “你会怎么想?”
    “一开始你可能不信,”
    “但随着时间过去,你始终不见老赵回家,”
    “反而不断传来关于老赵遇害的消息,”
    “这时你信不信?”
    “咳咳……”
    嬴政猛地咳了起来,一时表情复杂。
    这个比喻实在是……
    李斯和王翦等人都被赵安的比喻吓了一跳,
    纷纷默契地低下头,装作没听见这些话。
    扶苏倒没当作一回事,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他发现无论自己说什么,
    赵安总能给出合情合理的反论。
    没等扶苏开口,赵安继续道:“至于你说朝中之人不会被轻易糊弄,”
    “这在我听来也是相当可笑。”
    “如果朝堂上人人都明智,能迅速明辨是非,”
    “扶苏公子就不会反对郡县制,”
    “王绾也就不会被皇帝陛下直接送到边疆至今未归。”
    赵安顺势又把扶苏和王绾当作反例。
    扶苏闻言,脸上一阵尴尬。
    他当时确实听了某些人的话,没多加考虑。
    现在被再次提起,
    扶苏才意识到自己那时多么愚蠢。
    同样,通过赵安举的例子,扶苏彻底没了争辩的心情。
    “掌柜的,我无话可说。”
    “您说的这一切,都证明了言论的可怕力量。”
    “妥善运用,定能产生非凡效果。”扶苏认真地说。
    他输得心服口服。
    即使起初觉得自己或许还能占上风,
    但现在心中已毫无怨言。
    这本就是一场辩论,
    总有输赢。
    至于今天两人的讨论,会给大秦带来怎样的变化,扶苏无法预料。
    一切都得等到真正实施后,
    才会揭晓答案!
    嬴政露出满意的笑容,知道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今日前来掌柜这里讨教,真是获益匪浅。”
    “不仅明白为何要召集六国贵族入咸阳,”
    “同时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
    “掌柜今日展现的才华,”
    “再次让我深深折服!”嬴政心情大好。
    他心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执行方案。
    回到章台宫后,就能立即和李斯、王翦等人商讨。
    而且,今天的拜访,
    也让嬴政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哪怕是较为长远的规划也不够,必须要有极远的目光。
    更不能只计较眼前的得失。
    很多时候,即便会引起一定混乱,也必须去做。
    不必担心局势会失控,
    只要大秦的根基稳固,
    无论局面变得如何,终究都能掌控。
    王翦长叹了口气,说:“掌柜所做的虽是计谋,却没有丝毫阴谋的味道。”
    “每一计都正面出击,”
    “对手只能接招,”
    “找不到半点破绽。”
    “甚至掌柜连后续会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处理后续影响都已安排妥当。”
    “这种周全,老夫自愧不如。”这并非谦虚,更非因其他想法而刻意奉承。
    这些都是王翦真心实意的想法和感受。
    他很少佩服人,
    之前,唯一活着让他佩服的只有嬴政。
    而今,王翦心中又多了一个人,
    那就是赵安!
    这种敬佩,无关年龄,
    全凭能力。
    嬴政,胸怀大志,眼光长远,灭六国,统一天下,
    大秦国文武百官谁不服?
    赵安,深谋远虑,每条计策都旨在千秋基业,能以最小的代价,清除大秦内部隐患,
    使大秦最快成为稳固的帝国。
    王翦也心悦诚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