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搅动风雨,三条谣言,刀刃向内(2/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只有长期和香港方有合作的巩丽尴尬挽留,说这样不好吧?
    陈导名怒斥:你有求于他们你就留下,我们走。
    只留下巩俐在饭店门口站着,目送众人离开。
    04年小白龙事件中,陈导名也是联合署名。
    他看不惯港台带来的风气。
    周洁也差不多,他是第一小生。
    小生对男演员来说,一如花旦对于女演员,是大小荧幕、舆论场中最光鲜亮丽的角色。
    他挡的人更多。
    内外都有,再加上他的性格过于正常,和娱乐圈格格不入。
    00年初,港台影视圈发现了大陆市场这个大金矿,纷纷大举北上,掀起了合拍片的热潮。
    当时合拍片,大都是港台演员住星级酒店,大陆演员睡附近的招待所。
    大陆演员即使是第一主演,比80年代的刘小庆和李莲杰的遭遇,也强得有限。
    沈三通听吴晶吐槽过。
    拍摄《太极宗师》时作为主演的他,除了拍戏,还要干遍剧组的各种杂务。
    正因为待遇明显不同,所以在很多剧组,港台演员在大陆演员面前也隔外盛气凌人,自以为高人一等。
    拍摄《还珠格格》时,弯岛剧组和演员抱团欺负大陆演员。
    如逼小燕子喝沾了马粪的水之类,是当时的普遍现象。
    周洁这个人性格耿直,不愿和光同尘,就成为了杀鸡儆猴的那个。
    林欣如造谣只是导火索,最多算直接原因。
    弯岛综艺节目就是这样。
    或者说,弯岛娱乐圈,没有经历过社会变革,还停留在下九流阶段。
    弯岛各种奇奇怪怪的八卦谣言多了。
    谁把这个谣言推到大陆,并广泛传播,这才是关键。
    广泛传谣也是需要支付成本的,背后必然有利益驱动。
    根本原因不复杂,陈导名和周洁不愿意同污合流。
    不仅不沉默,还反击。
    成了很多人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前有周洁舌吻谣言。
    后有和陈导名在《少包》剧组不合,被陈导名下令封杀,一箭双雕的谣言应运而生。
    当然,沈三通也清楚,因为他的出现,这个谣言提前了。
    如果不是他,有关陈导名封杀周洁的谣言要等几年再回出来。
    等周洁心灰意冷,陨落、退圈。
    现在这两个谣言,是有些人除掉两人。
    特别是不让他们参与沈三通《赤壁》这个项目。
    尤其是周洁,不只是港台,大陆也有人发力。
    周洁要是在《赤壁》里出演主要角色,肯定会再起。
    黄小明、陆易、陈昆就很可能参与。
    利益之争,不可能温和。
    见面可能道一声好,私下里插刀正常。
    至于第三个谣言,里面弯弯绕绕就多了。
    这是狙击式造谣。
    本来是陈导名在官方会议上,主张限制废青港台艺人来大陆圈钱。
    想一想,港台那个环境,这要是有了规定,很多都要完。
    为了狙击这个主张,港台发力,外向媒体配合,扩大化。
    变成了呼吁封杀、限制所有港台艺人。
    媒体舆论之下,这就不是行业问题,而是很严肃的指控,陈导名必须辟谣。
    辟谣之后,也就把本来的主张辟掉了。
    沈三通也是研究过媒体传播相关理论,以及在古装大片海外利益争斗中,见识过造谣式辟谣,辟谣式造谣等多种手法,才明白这个谣言的目的。
    从这种配合就能看出来,东大一些媒体,不是不知道各种传播技巧,也不是不会配合。
    而是刀刃向内。
    所学的各种技巧,如何制造议题、递进,全部用在了帮助外面上。
    第三个谣言应该是十年后。
    现在因为沈三通的缘故,也是提前出世。
    变成了针对沈三通。
    港台发力,内部一些媒体跟进。
    沈三通如果辟谣,肯定会有后续舆论,让他的《赤壁》大规模使用港台演员。
    自证破除这个谣言。
    沈三通觉得可怕。
    不是这个谣言可怕,而是一些势力和群体造这个谣,有一个潜台词。
    那就是他们认为沈三通会在意,会就范。
    沈三通不由思忖,为什么一些势力,会有这个认知。
    答案很简单,他形象太好了。
    他太正了。
    哪怕他经常激情喷人,但总体是讲大局的,是要脸的。
    假设。
    把个人形象从20%提升到80%,平均提升一个点需要的成本0.5。
    边际效用可知。
    从80%提升到90%,一个点成本要2或者3.
    从90%提升到95%,一个点成本就要10到20。
    而95%以后,每提升一个点,成本就要50,甚至100。一个点的提升,消耗的资源,超过把个人形象从20%提升到80%的全部支出。
    也就是越趋近于完美,要付出的代价就越高。
    并且个人形象越是完美,负面新闻杀伤力、传播力就会越大。
    沈三通估摸他个人形象现在是90%,维持这个形象就需要支付高成本,如果再提升这个形象,成本更高。
    这就是第三条谣言产生的原因,他个人形象太好了。
    一点黑墨,在白纸上就格格不入。
    这就很可怕。
    沈三通明白他这是有软肋了。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好人让枪指着。
    可是沈三通不是陈导名。
    让人约北青报。
    送他热度,没有不要的道理。
    自证,证他妈了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