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区分两种矛盾,迎合凝视的《隐入尘烟》(1/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女骗子这段剧情,如果丈夫不带着人出现,基本上就是原版煽情。
    原版属于硬上价值。
    把女骗子洗白,找人性、找高光。
    遇到难事的骗子,很少很少,几乎没有。
    沈三通用原版剧情反转了女骗子的骗子人设,然后再进行第二波反转,转了回去。
    借鉴了《心花路放》。
    徐光头演的道具师,在《心花》里掏出道具枪,《囧途》则是警察证件。
    郭景飞相当于雷家音那个角色。
    “我尼玛”是致敬了《生快1》的“尼玛”。
    这部戏里有很多和沈三通之前电影有关联的小彩蛋。
    警察证件这个桥段的设计,除了借鉴《心花》里的道具枪,一部分灵感,来自于沈三通看过的小视频。
    一个小偷或者说强盗,拦住了车,从窗口把一个人的钱包抢走了。
    然后翻钱包,掏出来看,发现是警察。
    表情非常精彩。
    是能上演技教科书的反应。
    从趾高气扬,到急剧懵逼,再到害怕无助,最后哀求欲哭无泪。
    一旁望风,跟着抢劫的同伴,发现抢到了警察身上,撒腿就跑。
    车里的警察掏枪,车窗外跑不了的小偷,差点吓死。
    沈三通本来想安排李成功掏出仿真玩具枪,爽点更足。
    奈何逻辑上有bug。
    《心花》带道具枪,是自己开车。
    李成功坐飞机又坐火车,带着玩具枪过不了安检。
    还考虑过用玩具手铐替代玩具枪,但手铐也不能带上飞机。
    虽然女骗子线的时候,没有用上玩具枪和手铐,但还是在电影开头出现。
    李成功随手把奇葩员工设计的玩具装进包里,在上飞机前,想起来不能带上去,所以交给了送行的手下。
    双重铺垫。
    开头随手装进包里是第一次铺垫。
    丢下玩具枪和手铐,只留下证件道具是第二次铺垫。
    到女骗子剧情点收尾的时候,把两个尾巴全部收了回来,整体效果就会好起来。
    至少比原版要好。
    给做坏事的涂脂抹粉,按上善的名号,不仅是包庇了坏人,也侮辱了做善事的人。
    混淆了事情的性质。
    好的坏的,弄到最后,好像都一样。
    其实不一样!
    女骗子不是人民,是罪犯,是对立面。
    不是内部矛盾,是敌我矛盾。
    包括牛奶问题也一样,沈三通只是点一下。
    不会给三鹿找任何理由。
    自己坑自己人,事后也没有合理补偿。
    被抛弃也是活该。
    不要怪敌人狠,敌人不狠能叫敌人吗?
    电影里会用快速剪辑,交代女骗子这条线的结果。
    李成功帮助牛耿拿回了钱,也拿回了自己留下的钱。
    因为假证件,他接受批评教育,玩具厂生产的证件被没收。
    女骗子进了局子,年要在里面过。
    丈夫倒是没什么事。
    留一个照看小孩。
    毕竟是电影,还是春节档,全部都抓了,感觉不好。
    其实沈三通想过,渲染孩子。
    三个孩子很默契的和骗子妈妈打配合。
    儿子联系爸爸。
    爸爸回来之后,嘲笑李成功和牛耿:“哈哈!信了!信了!,妹妹你看,他们信了!好玩!”
    然后,把画交给他们的小女儿,也是乐不可支:“哥哥,他们信了!太好玩了!”
    想了想,放弃了。
    不好过审。
    现实里这样的家庭,孩子确实会歪曲,但展现出来不好。
    还是刻画大人的问题。
    总归是春节档,点到为止。
    保持沈三通一贯的电影风格,想解读也留了大量解读空间。
    女骗子一家很狡猾。
    男骗子看似凶狠,其实不犯事。
    连女骗子也不会被关很长时间,拘留一段时间就会放出来。
    甚至局子的人,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
    拿这样的情况没有办法。
    要是解读,能解读出来很多东西。
    职业骗子活的很滋润,包括女骗子丈夫,沈三通做了完整的一段人物线。
    电影里只截取了很小一部分。
    女骗子线只是这部公路片的支线,点到为止。
    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
    用了两天,拍完骗子戏份。
    转入公交车内景。
    这段剧情在电影前半段。
    电影时间是09年1月24日,大年二十九上午。
    前置剧情,李成功和牛耿坐火车,到了广水,火车出问题,只好坐公交车去江口。
    原版是铁路前方有塌方,所有人都下车,李成功转坐公交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