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无主题变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91章《无主题变奏》(第1/2页)
    “无主题变奏?”
    “怎么取出叫这么奇怪的一个名字?”
    王小波喃喃道。
    《无主题变奏》这个名字太奇怪了!
    “变奏”这个词,最早是拉丁语,原本的意思是变化。
    而在音乐上,“变奏”就是围绕一个音乐主题进行调式调性、织体、节奏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加花。
    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换句话说,通俗一点儿讲,变奏一定是有主题的。
    无主题?
    无主题还怎么变奏呢?
    王小波唯一能想到的是德彪西。
    德彪西是法国作曲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当时法国一整代的作曲家们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就像是江弦在《你别无选择》中写的那些作曲系的学生。
    法国的这些作曲家们,被德国音乐,被瓦格纳的音乐陶醉和征服。
    整整一代的法国作曲家将自己的热情倾注于瓦格纳的音乐中,让自己的天才在毫无创新的模仿中毁灭。
    这时候德彪西横空出世,把法国的音乐从瓦格纳的巨大阴影中拯救出来,为法国创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音乐:法国的风格、法国的趣味、法国的精神。
    从此,法国音乐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独树一帜。
    而德彪西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印象主义”的音乐。
    这种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
    在这种音乐里,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
    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
    所以要说无主题,还涉及音乐,王小波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彪西。
    就是这位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这篇和德彪西有关系?”
    带着深深的好奇,王小波捧着这册《花城》,读起江弦的这篇《无主题变奏》。
    写在全文之前的是一首诗:
    “幸好,我还持着一颗失去甘美的”
    “种子,一粒苦味的核”
    “幸好,我明日起程登山”
    “我要把它藏在”
    “最隐秘的山涧,待它生命的来年”
    “开花飘香,结一树甜蜜”
    “结一树过去”
    “在那没有鸟语的群山深处”
    王小波轻轻品味着这首诗词。
    这首诗的意境中透露出不同于任何一位中国当代诗人的美。
    “真好。”他丑丑的脸上流露出淡淡的笑。
    王小波知道江弦的出名。
    不过相比于江弦的,他最佩服的还是江弦的诗才。
    尤其是那首先在《今天》上发表、后在《诗刊》上发表,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动,引得无数人摘抄、背诵的《致橡树》。
    王小波曾经幻想过,如果他能遇见江弦,他会告诉他:你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而是你写的那首诗。
    这首诗太好了!
    王小波曾经给他的妻子李银河写过那么多封的情书,可在他看来,那些情书加起来也不值得这一首《致橡树》的好。
    他不止一次的和李银河强调过“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诗,喜欢得不得了。”
    所以在王小波看来,江弦的诗才其实远大于江弦的创作能力。
    这是个被写耽误了的好诗人!
    他接着往下面看去,文章进入正文的部分:
    “也许我真的没有出息,也许。”
    “我搞不清除了我现有的一切以外,我还应该要什么。”
    “我是什么?更要命的是我不等待什么。”
    “也许每个人都在等待,莫名其妙地在等待着,总是相信会发生点儿什么来改变现在自己的全部生活,可等待的是什么,你就是说不清楚。”
    “真的,我什么也不等待。”
    “这么说并不是要告诉你我与众不同,其实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我又太知道该要什么了,要吃饭要干活儿。”
    “除此以外凡是摩登玩意儿都和我不相干。”
    “如果我突然死了,会有多大反响呢?大概就象死了只蚂蚁,也许老Q会痛苦几天,也会很快过去,她会嫁人,在搞她的所谓的事业的同时也不耽误寻欢作乐,把以前对我的千娇百媚同样地献给另外一个男人。”
    “既然我最爱的人都是如此,那么我还能对谁有那么点儿意义呢?”
    咝。
    寥寥几句话,就让王小波感受到了一种“不凡”,一种“无所待的感觉”。
    王小波读过很多文学作品,所以知道这种无所待的感觉,在文学中并不是初次被发现的东西。
    像是贝克特的名剧《等待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