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所谓“暖”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71章所谓“暖”房(第1/2页)
    “买房子就为了存信?”徐晨辉听得傻眼。
    这话说的也太豪横了!
    这年头,普通人就没有买房子这概念,江弦这开口闭口就是好几万,已经让徐晨辉听得够心惊胆战的了。
    而且一般人,哪有那么多信要放啊?要专门买一幢房子来存!
    一时间,徐晨辉都不知道该吐槽江弦赚到的钱多,还是收着的信多了。
    后座上,江弦的目光已飘出车窗外,看向路旁的团结湖公园。
    团结湖这两栋商品房,在80年代初期基本没掀起太大风浪。
    上面儿看大伙对商品房不感冒,也就没再琢磨商品房的事情,所以下一批商品房出现已经是80年代末期,也就是89年的时候。
    89年,京城三个商品房项目同时发售,东直门外十字坡的1900,永定门外西罗园的1700,广安门外红莲的1600。
    这次开盘就很受欢迎了。
    团结湖的房子卖了半年才卖掉。
    据说,这三个小区,不到半天就清了盘,但是大多数不是个人买的,基本上都是单位团购。
    再有就是方庄了,当年的亚州第一居住区,也是京城第一个富人区。
    方庄的房子,理论上是商品房,甲级的1800,乙级的1500,丙级的7-800,但实际上很难买到,得找各个有指标的单位去批条子才行。
    都知道刘小庆在方庄住着,据说她的房子还是找市长特批的。
    总而言之,几年以内,京城除了团结湖这两栋楼,都不会有正经的商品房了。
    再有一种可能就是从各个单位手里买福利房。
    这会儿很多单位都有自建房。
    价格也差不多,在不交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下几乎等于成本价,稍微赚点儿有限。
    但是不怕你买不起,就是没人敢批,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根本没人敢批。
    这年代,自己单位职工还安排不过来呢,哪儿有富余的房子卖给外人啊?
    人都不够住,竟然卖给别人存信?
    这事儿要是让单位职工知道了,领导非得被骂死不成。
    所以唐哲这房子,江弦怎么看都觉得非常合适。
    以他目前积攒的家底,不管是4万还是6万,对他来说都不是支付不起的数字,甚至可以说这个数字并不算太高。
    这些年,除了发表的稿费,江弦更多收入的来源是出版以后的稿酬。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畅销作家,出版这方面的收入能让他跻身进全国前1%。
    他可以非常自信的说,这时候很多下海赚了钱的老板,手里头的资金都不一定比他多。
    但他也没豪横到不拿钱当钱的地步。
    能便宜点儿收,谁多花冤枉钱啊?
    “爸,您再帮我打听打听,京郊这一块儿有没有谁家院子乐意卖的。”江弦收回目光,跟江国庆道。
    “京郊?”
    江国庆愣了一会儿,“那多偏啊?你上那儿买啥房啊?那都是农村。”
    “害。”
    江弦理由编的飞快,“我这不是也想体验体验田园放歌么?市里压力大,我每年找点时间上农村住一住,放松放松心情,全当采风收集灵感了。”
    “.”
    江国庆看他一眼,知子莫如父,他很确信他这儿子在说瞎话。
    不过有些事儿他这个当爹的也明白,他这个儿子心眼多,自己心里那些小算盘一般不愿意跟别人透露,怕别人影响他的判断。
    因此,江国庆也就很高情商的没有多问。
    这是一种父子之间的无条件信任。
    而且这么多年来,凡是江弦认定的事情就从来没出错过。
    “您就帮我打听,有多少咱要多少。”江弦道。
    这些院子他肯定不住,他看上的主要是地皮。
    京郊那块儿现在不值钱,但是放到后世,那可都是寸土寸金的四环、五环。
    “有多少要多少?”
    徐晨辉在前面听得咂舌。
    江哥这是要当地主啊!
    如江弦所料的一样,没过几天,唐哲就又联系到他那里。
    “就您说的那个价儿吧。”唐哲一脸肉疼。
    没招。
    这年头买房的人太少了。
    一来大伙没有这个观念,二来这年头也没谁能这么痛快的轻易掏出几万块钱。
    而且江弦说的那话仔细一想也挺对的嘛。
    你想钱生钱,那你去把钱存银行里啊!
    你买房子干啥?
    房子是给人住的,又不是什么古董、收藏品,越住难道还能越值钱了?
    “真卖?”江弦看他一眼,“做交易嘛,你情我愿,咱谁也别勉强谁。”
    “哎呦。”
    唐哲一听这话就急,“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