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多余人】+【内心世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74章“【多余人】+【内心世界】”(第1/2页)
    “今天能获得‘鲁迅文学奖’,要感谢所有读者以及评委会对于我以及《天局》、《你别无选择》的肯定。”
    “刚才我听巴金以及好几位先生,回忆了过去多年前与鲁迅先生相见的经历,和几位相比,我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资浅望轻,当然也无缘见过鲁迅先生,只好说说我读鲁迅先生作品的经历吧。”
    “我成长在一个没有文学的时代。”
    “在那个时候,只在语文课本里尚存一丝文学的气息,而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我只见过两个人的文学作品:”
    “鲁迅的、散文和杂文。”
    “那个人的诗词。”
    “所以我曾经十分天真地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名叫鲁迅,只有一个诗人名叫那个人。”
    “从小学读到中学,这段时期里我一直在阅读鲁迅,可我仍然不知道鲁迅写下了什么。”
    “我甚至曾狂妄无知地认为,鲁迅就是一个糟糕的作家。”
    “他显赫的名声只是人们的吹嘘。”
    “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沉闷、灰暗、无聊透顶。”
    “并且,大部分时候,鲁迅的作品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不知所云。”
    “可我又不能放下鲁迅的作品。”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被迫的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鲁迅。”
    “因此鲁迅先生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听着江弦的讲述,台下的文学工作者们都是会心一笑。
    当然没人会觉得江弦这话是对鲁迅的不尊重。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孩子或许无法理解鲁迅,但一个成年人一定会懂得鲁迅的伟大。
    黑压压一片的观众之中,还有个身影格外激动。
    “他说的都是我的词儿啊!”
    余华头发蓬乱,却激动地浑身颤抖。
    余华觉得江弦简直就是他的知己,因为儿时的他,对鲁迅也有着和江弦完全一致的认知。
    他同样天真的以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只有一个诗人。
    他也同样在早年非常憎恶鲁迅的。
    主席台上,江弦仍云淡风轻的讲述着:
    “在我儿时,我唯一喜欢鲁迅一点的是什么呢?”
    “我记得那是一次午休,我和一个同学开始争论什么时间太阳离地球最近的问题。”
    “我和她各执一词,难分高下,为了尽快证明自己,我们两个就开始征求旁人的意见,结果多数人赞同那名同学的意见,不认可我。”
    “眼看就要比输,我情急之下把自己的答案加上了个‘鲁迅说’。”
    “此言一出,再无人敢质疑。”
    “后来我去插队的时候,那会儿闷的无聊,又找不到什么解闷儿的办法,这时候有人塞给我一本《鲁迅集》。”
    “我内心对此不屑,心中的少年执拗气不改,揣了三天,最后连烟头都没得抽了,我也实在是闷的忍不住,我打着煤油灯,翻开了这册《鲁迅集》。”
    “这一翻,自此无法自拔。”
    “我深深折服于先生的功底。”
    “先生的一句话,竟然就能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堪比用文字创造了一座座峰峦叠嶂。”
    “我甚至忘记了原本的工作,如饥似渴阅读完了全部的鲁迅作品。”
    “老乡们说‘这后生魔怔了‘。”
    “他们不知道,那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被鲁迅描绘的失常世界捍动了心神。”
    “他们不知道,是先生在教我辨认人性荒原里的狼脚印。”
    “直到现在,我也渴望着能如先生一般,写出那些困在命运迷局里的人物,时至今日,我作品中的那些角色,血管里也流淌着一部分阿Q、闰土、祥林嫂的血。”
    “我想,我们这代人何其幸运,能在每个怀疑的时刻翻开书页,因为先生横眉下的温热,至今仍在为迷途者掌灯。”
    “这座奖项,就当是交给先生的作业本。”
    “虽然字迹歪扭,到底没敢忘记先生教诲。”
    “或许文学是场西西弗斯的苦役,好在我们有先生留下的火种。”
    江弦的发言简短,却字字斟酌,铿锵有力,风趣而不失内涵。
    他一讲完话,台下便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很多人看来,刚才周洋、冯沐他们的发言带有极大的官方色彩,而江弦的讲话和巴金一样,真诚而真挚,充满了个人色彩。
    特别是结尾那一句“或许文学是场西西弗斯的苦役,好在我们有先生留下的火种”,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振聋发聩,让在场不少人听完以后都有些激动。
    这一句不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足以当做名句流传。
    讲完了话,江弦的任务也就完成,在几乎整个文学界的注视下,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