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衡大司马太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老太后心中则是暗自思量,“我王氏宗亲再怎么励精图治,还不是为了你刘家的江山?
    不至于连这笔账都算不过来吧?
    若不是安汉公,你个小病秧子到现在也不过是个中山小王,哪能轮到在这里发威?”
    钟鼓齐鸣中,王莽领着老三王安、老四王临来到殿前行叩拜大礼。
    司礼官高声宣读策书完毕,王莽和儿子们已经跪好,该平帝出场了。
    可他却巍然端坐在龙椅上,手执策书旁若无人,就是不挪地儿。
    这一下,隆重的策命典礼一时陷入了僵局。
    王老太后又是使眼色又是瞪眼睛,然而,平帝却假装在背词,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晃脑,视若无睹。
    老太后忍不住心中暗骂:“真是个不中用的东西,一点规矩礼仪都不懂。
    本想借此仪式昭示天下,皇上很快就可亲政,看来还是为时尚早了。”
    老太后无奈的摇摇头,只好几步走下宝座,拿过策书宣道:“安汉公跪拜受策!”
    王莽早已稽首如仪,但说出言语的却不是什么“谢主隆恩”或“吾皇万岁”。
    而是“臣……臣不敢”。
    这下王老太后是真火了:“转脸训斥道:
    “光禄勋,你们究竟是如何演练的?怎么老出错?
    安汉公,你贵为三朝老臣,连策命大礼的规矩都不懂吗?
    王莽一听,忙以头触地:“太皇太后息怒。
    非是臣忘了规矩礼仪,臣实乃不敢受此隆宠!”
    王老太后见这等阵势,又深知王莽的脾性,再僵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
    无奈地摆手:“得了得了,你们都成心不让我省心!
    暂且退朝,择日再议!”
    随后扭头一看,平帝还在那儿装模作样地背词。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拽起他道:“都散戏了,还背什么!
    走,跟哀家回长乐宫背去!”
    朝会结束,王莽父子依然趴在地上。
    内侍走过来提醒:“安汉公大人,您还是起驾吧。”
    王莽这抬头,递上一份奏折:“有劳大驾,我这有一道封事,请速呈太皇太后御览。”
    老太后正在长乐宫监督小皇上背书,一见封事递到,皱眉道:
    “又是安汉公的封事?
    怎么总这么多事,每次都想给我找麻烦!”
    随后打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王莽在封事里提出,只能接受给其母的功显君封号,其他一概不受。
    还是老套路,以身体不适为由,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请求,就正式打报告提前退休。
    王老太后思索着,王莽这般推辞,朝野间又民意汹涌,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
    眼角余光瞥见小皇上正聚精会神看着奏书,面露喜色。
    老太后开口询问:“皇上这般高兴,是有何喜事?
    不妨说与哀家听听。”
    平帝心无城府,直言不讳道:“安汉公不肯受封,这难道不是喜事一桩吗?”
    老太后略感诧异,却仍保持镇定,进一步追问:“哦?
    这喜从何来呢?”
    平胸有成竹地回答:“功高震主,这个道理谁人不知?
    安汉公不受封,便意味着朕以后可以安心治国了。”
    听到这番话,老太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呵呵,我的小皇上啊,治国安邦可不是儿戏,你以为就那么简单吗?”
    平帝努力摆出一副成熟的气概,不服气地反驳:“那有何难?
    不就是批阅奏章,画个圈,写个‘准’吗?”
    王太后瞪了他一眼:“哼,十来岁的小毛孩子,口气倒不小!
    看人家养孩子不费劲是吧!
    画圈儿是不难,可是皇上别忘了,朝廷里里外外多少事儿都得决策,皇上又知道哪些该批哪些不该批?”
    平帝被噎了一下,但还是嘴硬:
    “那朝廷里还有那么多三公、四辅、九卿、百官,又不只他王莽一人。
    有了这些人,朕照样能把国家大事料理好!”
    老太后做了个暂停的手势,语重心长道:“打住吧,我的小皇上!
    人是不少,可有几个听你的?
    那都是安汉公的人!
    别的不说,这次为安汉公请封的就有八千多人!
    这就是民心所向,你懂吗?
    若不是我们王家几代人为国尽忠,又岂能有今天这局面?
    你还不学着人家怎么拢络人心。
    真要给逼急了,又凭什么去慑住局势?”
    平帝一时间被说得哑口无言,半天才挤出一句话:“那该怎么办?”
    “怎么办?跟你商量也没用!
    随后,老太后陷入了沉思,眉头紧锁,仿佛在权衡着利弊得失。
    正在这时,内侍通报,太师孔光求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