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永这一逃,盖延自然四处收复他的地盘。
薛地、彭城、扶阳、杼秋、萧县等地那都是望风而降。
高祖王气所在的地方还是有点骨气的,沛郡太守拒不投降,结果兵败被杀。
刘永所在的虞县一看汉军势大,竟然决定弑君投降。
好在刘永机灵,看出不对劲,跑得飞快,
只带着几十名亲信逃了出来,投奔谯县(今安徽省ZZ市)去了。
只可怜刘永的家小,全部被杀。
刘永到了谯县,总算是稍微稳住了阵脚,
佼强、苏茂、周建等人组成了三万联军来救他。
联军与盖延大战于沛西,(今安徽省宿县西北)结果又是一场大败。
刘永再次展开逃亡,一路往山东跑,退守湖陵(今SD省鱼台县、微山县交界)。
苏茂只能率着残军逃回广乐。
随后,沛郡、楚郡、临淮郡等地都被盖延给平定,
梁楚之地也颇为顺利地就被刘秀收入囊中了。
公元27年二月,刘秀一边在宜阳堵赤眉军,
另一边,河北的青犊流民军又闹起来了。
刘秀赶紧又把盖延调回吴汉那里去剿匪。
刘永的残军那也算是短暂地松了口气,没被盖延一口气给追死。
盖延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地把刘永击溃,
原因就两点:无险阻,多河流。
没有险阻,大部队推进起来那就方便得很。
河流众多,运输给养那也是高效又方便。
尤其当骑兵部队推进到这片土地时,真叫一个“一马平川”!
在别的地方,有可能会出现那种孱弱的政权能立足很久的情况,
这都是因为险要的地形和艰难的补给线给了弱者生存的空间。
但兖州、豫州这片土地容不得半点掺假。
千里平原,河流众多,能在这立住脚的政权,战斗力那必须极其强悍。
就像项羽的西楚政权一样,否则根本待不住,很快就能让人占领全境。
但这片土地也确实极其肥沃,养育的人口众多。
兖州、豫州自古就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但自秦并天下后,除了北宋外,这里再没出现过帝国的中心与都城,原因也就在于此。
它可以做钱袋子,但当不了命根子。
谁的手段硬,谁就能轻轻松松地拿下这个钱袋子。
所以盖延和刘永一动手,差距那就明明白白地体现出来了。
盖延这个河北猛男,三下五除二就快把刘永打死了。
在刘秀四面都是战事的公元26年。
盖延极其争气地帮刘秀拿下了必须打掉的梁地,大大减轻了中央的负担。
而且盖延一年定梁的功绩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更是引发了连锁反应,成了西面、南面刘秀能够成功解套的关键!
盖延一路扫平梁地。
刘秀刚刚在宜阳和冯异联手逼降了赤眉军,梁地的大量物资那就迅速地支援到了关中的灾后重建。
冯异之所以能在一拨拨流贼把长安糟蹋洗劫了一遍遍后,还能重新把千疮百孔的帝国故都扶起来,
就是因为后面刘秀源源不断地运来了粮食!
那粮食就是盖延鲸吞了对面拥有大量“现金”的刘永,刘秀这边才解套关中!
这是刘秀能够在那段时间里征战四方,最关键的一次以战养战!
要是关中无法被迅速安定下来,刘秀的西线那可就面临大麻烦了。
还好盖延保质保量、准时准点地完成了任务,给了刘秀足够的底气,
让他能轻描淡写地跟赤眉军吹牛:
“不服老子就放你们走,咱继续接着比划……”
也因为盖延的帮助,冯异在后面成功地让关中摘掉了贫困帽。
更使得冯异在最终盖棺定论时,得到了云台将中前三的顶级评价!
岑彭、冯异、耿弇,这三位可是大功臣
“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唯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焉。”
正因为盖延的这番作为,才使得刘秀能够腾出精力去御驾亲征自东汉开国以来最令人头疼的地方——南阳!
南阳,被誉为东汉将领的摇篮。
云台二十八将中,有一半人的根便扎在这里。
然而,在公元26年,这里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个连天选之子都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悄然浮现。
东汉第一神将邓奉在南阳横空出世!
邓奉,其实与刘秀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秀的二姐夫邓晨,正是邓奉的叔叔。
而邓奉与邓禹也是同宗,他们都出身于新野的豪门大族——邓家。
这个邓家,世代为官,家底深厚,实力深不可测,堪称当地的土皇帝。
公元22年,邓晨拉起了一支队伍,与刘縯兄弟一同举起了造反的大旗。
公元23年,邓禹又投奔了刘秀,为刘秀的事业添砖加瓦。
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邓奉也为了自保,在新野正式起兵了。
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和胆识,迅速崛起,成为了南阳地区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邓奉的势力之大,甚至足以充当阴家的保护伞。
阴家是大户人家,拥有“田七百余顷”,排场堪比诸侯王。
刘縯被杀后,刘秀在刘玄那儿经过一番波折,考查过关前往洛阳时,他让新婚的妻子阴丽华回到了新野老家。
这一别,可真是充满了无奈与不舍。
而就在这时,邓奉起兵了!
阴丽华的哥哥阴识,也是个识时务的俊杰,毫不犹豫地跟着自家亲戚邓老大混,做了邓奉手下的得力将军。
后来,整个阴家干脆都迁到了邓奉的大本营淯阳,而且还堂而皇之地住在了人家邓奉的家中。
要说这刘、邓、阴三家,堪称刘秀开国最核心的圈子。
这三家不仅互相通婚,结成了牢不可破的亲家关系。
还互相入股,共同经营着一份份家业。
阴家在刘縯被杀后,冒着巨大的风险把闺女嫁给了刘秀,这明摆着就是表态:
他刘家的浑水,我们“七百顷阴家”愿意跟着一起蹚!
这份情谊,可是比海还深!
邓家的邓晨、邓禹也是慧眼识珠,早早地就入股了刘家兄弟当时八字还没一撇的事业。
特别是邓禹,更是在刘秀一无所有时就抛家舍业,渡过黄河来投奔他。
阴家在世道混乱之后,他们合兵前往邓家,双方共抗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