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当梦想照进现实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人相轻,彼此间的争论往往比武士的刀光剑影更为激烈,更加鲜血淋漓。
    那些历经岁月流传下来的经书,或多或少都经历了改动与曲解。
    尽管是官方金典,种“再创作”的大量出现,源于经典本身仅仅是承载思想的载体。
    而儒生们所追求的,是借助这些经典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理想与抱负。
    面对官员与豪族的权贵显赫,许多儒生因政治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社会与政治感到失望。
    于是,消极言论与思潮开始泛滥,逐渐演变成了“今不如古”的复古主义思潮。
    在这股思潮的推动下,儒生们开始将上古的周朝描绘成一个富裕、平等且充满礼教的理想社会。
    他们想象中的那个时代,人人知书达理,安分守己,正是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的美好时代。
    这些残缺的古圣先贤经典,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成为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精神支柱。
    然而,这种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要建立在极其先进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
    尽管周朝被描绘得美好无比,但那个时代还没有铁器,耕作技术也相对粗糙。
    相比之下,汉朝的农业生产力无疑要高出许多,一亩地所能产出的粮食远超周朝。
    这是历史的进步,无法倒退。
    但周朝却在大量失望的汉儒笔下,被描绘成了一个人人有饭吃、无人不饱暖、社会等级分明、人们安分守己的大同世界。
    然而,这种社会理想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一个缺乏现实操作性的白日梦。
    梦境终究会破灭,人们终究要面对现实。
    可汉朝的儒生们却决心将这个梦变为现实。
    他们开始积极行动,试图在现实中实现这个乌托邦式的理想。
    与此同时,汉朝也正面临着无法安排读书人就业的危机。
    这种社会思潮逐渐成为了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
    在一些文坛领袖的推动下,甚至开始尝试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干涉社会现实。
    就在这个时候,大圣人王莽出现了。
    他的出现让所有儒生看到了希望,他们仿佛看到了周朝大同世界在当代实现的可能。
    王莽具备了一切实践这个理想的条件……
    同时,王莽还对灾异、祥瑞、符命、谶纬、厌胜等神秘事物深信不疑。
    这在他的统治政策和日常决策中都有所体现。
    除了剥夺实权和保持待遇之外,他还特别关注汉朝的象征之物,尤其是那些能够唤起人们旧日记忆的物品。
    早在居摄期间,王莽就主持过一次货币制度改革,其中铸造了两种刀币。
    契刀和金错刀。
    这两种刀币不仅具有货币价值,更在工艺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尤其是金错刀,作为历史上唯一的错金货币,其精美程度令人赞叹。
    然而,始建国之后,王莽却因“劉”字中含有“卯金刀”的元素,
    将刀币与“金刀”相联系,最终决定废除刀币。
    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王莽对神秘主义的信奉,更显示出他对汉朝象征之物的敏感和警惕。
    同样,汉朝人习惯佩戴的“刚卯”饰品,也因王莽的忌讳而遭到禁止。
    原本,“刚卯”和“严卯”是西汉后期人们常佩戴的一对饰品,用以辟邪驱鬼、防病祛病。
    然而,王莽却认为“卯”字对新朝不吉,因此下令禁止佩戴。
    这一举措再次印证了王莽对汉朝象征之物的忌惮,以及他试图通过消除这些象征来巩固新朝统治的决心。
    同时也预示着历史上第一个儒家神学政权的诞生。
    大规模儒家性质的改革即将拉开序幕。
    王莽居摄期间,已成功地对祭祀、明堂等制度进行了改革。
    这些成果为王莽赢得了臣民和舆论的广泛支持。
    如今,新朝将继续推进货币改革,并着手实施一系列旨在解决贫富分化、地位差别问题的措施。
    包括限制奴婢数量、恢复井田制以及改革专卖制度等。
    新朝不仅意味着新的皇朝、新的帝王和新的国号,更承载着永恒、终极的意义。
    一旦这些改革得以完成,社会上的所有不正义现象都将消失殆尽,历史将走向终结,太平盛世将随之到来。
    从皇帝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对这个美好前景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他们相信,在圣王的英明治理下,以往只存在于经书中的太平世界即将变为现实……
    始建国元年四月,(公元9年)
    常安城外微风细雨,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然而,千里之外的山东黄县,却是风雨交加,一片狼藉。
    在这狂风暴雨中,徐乡侯刘快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愤怒,率领几千党羽,踏上了夺回大汉江山的征程。
    刘快的兄长刘殷是继任的胶东王,封邑在即墨。
    在王莽即位后,刚刚被降格为扶崇公爵,封邑没有变化。
    刘快起兵前找兄长商量,但刘殷却不同意。
    刘快认为兄长胆小怕事,于是不做他想,自顾自计划从即墨起兵。
    因为即墨是胶东的大城,既可以扩充势力。又是刘氏封国。
    一路奔波,刘快的人马已经疲惫不堪。
    当他们终于抵达即墨城下时,却发现城门紧闭,城墙上站满了守军,箭矢和刀枪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快开门!”
    刘快大声喊道,“我乃徐乡侯刘快!”
    城墙上传来一阵嘲笑声,一个守军头目探出头来,嘲讽道:
    “哦?
    原来是刘大老爷啊,失敬失敬!
    不过,我们扶崇公可没空搭理你,他老人家正在牢里待着呢!”
    “什么?”
    刘快愤怒至极,指着城门上的守卒大声骂道:
    “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是要造反吗?
    真是吃了豹子胆了!
    竟敢擅自关押大汉皇裔?”
    城门上的守卒却冷笑回应:
    “刘大老爷,即墨城里可没有什么大汉皇族,只有一位自愿入狱的大新扶崇公刘殷!
    其中一位士兵大声嘲讽道,“还说我们反了?”
    我看是你这反贼在造反才对!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的心思,连你的亲哥哥都看清了你的真面目。
    他还特意交代我们,一旦你这反贼出现,就立刻抓起来交给朝廷治罪!”
    刘快闻言,脸色骤变,怒吼道
    “你们胡说!
    我兄长绝不会如此说,是你们在造谣!”
    “哼,造谣?”
    另一位士兵冷笑道,“你以为我们是在骗你?
    告诉你,扶崇公他老人家可是大义灭亲,为了即墨的百姓和新朝的江山,
    亲自下令将你抓捕归案。”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