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文武交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箕子沉吟半晌后,试探着开口道:
    “大王已经彻底魔怔了,诸侯贵族们人心惶惶。
    或许现在的大王,已经不再值得我们效忠了!”
    比干闻言,眼神犀利地看向他,而箕子却神色躲闪地继续说道:
    “倘若能趁着周族的叛乱推翻大王,
    再扶植一位正常的新王上位,商朝应该能够回到往日的正轨!”
    比干突然一声暴喝:
    “箕子老儿!你给老夫住口!”
    随后神色严厉地说道:
    “马上滚出相府,老夫可以当做什么也没听见。
    如若不然,今日必一剑斩了你!”
    箕子神色复杂地看着比干,还欲再说什么,但杜元铣连忙用眼神示意他别再说了。
    箕子摇头一叹,缓缓走出了相府。
    比干见状,这才收起了怒容。
    杜元铣却开口道:
    “比干老哥,你何必动如此大的火气呢?
    你应该也知道,现如今整个殷都,和箕子老头一样想法的贵族诸侯不在少数啊!”
    比干闻言,再次深深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沉痛与无奈。
    缓缓地说道:“我自然知晓这一点。
    但谁都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唯独我不可以,甚至听都不可以听到!
    我是少师啊!从小看着大王长大。
    我了解他,这孩子并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那样。
    他只是从小受到大哥帝乙的熏陶,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模仿大哥。
    若不是遇到连年天灾,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或许,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他会变好的。”
    随后,比干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喃喃,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当初,大哥自称为帝,将所有贵族的先祖排除在祭祀之外,
    更是滥用诸侯贵族祭祀先王的权力,我就曾极力阻止过。
    然而,没想到事情还是发展到了这一步。
    是我没有尽到少师的责任,没有引导好大王。
    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我,我……”
    比干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责与悔恨,眼神也变得空洞而迷茫。
    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又仿佛在思考着未来的路在何方。
    整个大厅内都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压抑的气氛,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凝固起来。
    杜元铣闻言,复杂地看着比干,没有再言语。
    他理解比干的苦衷和忠诚,但也深知,现在商朝内忧外患,充满了不确定性……
    姬昌受命的第六年,周国终于灭掉了崇侯虎的崇国。
    这场战役耗时整整两年,战况异常惨烈。
    崇国的城墙坚固,守军顽强抵抗,但周国的军队在姬发的带领下,与他一众兄弟最终还是攻克了这座坚城。
    攻灭崇国的同年,姬昌在崇国境内,沣水的西岸,建立了一座新的都城——丰京。
    相较于周原,丰京的地理位置更优越,更易于控制关中盆地,也为进攻商朝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多个方国的征服,周族人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从一个游牧部落变成了统治阶级。
    被征服者缴纳的贡赋如同源源不断的河流,汇入周朝的国库,足以维持他们的生计。
    这使得周族人得以从繁重的农牧业劳作中解脱出来。
    他们开始专注于战争技能的操练,以备战时之需。
    姬昌深知要想征服商朝,就必须适应黄河下游的湿地地貌。
    于是,他受到商王在殷都洹河边建立贵族“大学”的启发,
    在水滨仿建了一座军事训练中心。
    这座训练中心规模宏大,设施完备,是周族青年子弟接受军事训练的主要场所。
    姬昌父子亲自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只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战士。
    时光荏苒,又是两年过去。周朝的实力不断壮大,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周人整装待发,准备正式讨伐商朝殷都之时。
    周文王姬昌的突然离世,打乱计划中的节奏。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更是让姬发与周旦两兄弟难以接受。
    他们失去了一个英明的领袖,一个慈爱的父亲。
    然而,剪商大业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所幸,姬发已经当了近十年的太子。
    这些年多场重要征伐几乎也都是姬发实际统帅,所以他的继位没有任何波折。
    姬昌留给姬发的,是一个和八年前完全不同的周邦。
    它已经占领了整个关中地区,甚至还拥有南方的一部分土地。
    周国的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拥有了若干个方国盟友。
    更为重要的是,在殷都宫廷里,还有一股帝辛的反对派力量在暗中支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