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宝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商贾与百姓都在奋力寻找着出路。
    然而,王莽却立即颁布了一条禁令,禁止黄金流通。
    更是近一步命令,列侯以下的人士均不得私自持有黄金,必须主动前往官府进行铜钱的兑换。
    这一举措,看似平常,却暗藏着深远的用意。
    王莽在收取了黄金之后,并未如期履行兑换铜钱的承诺,而是一拖再拖,迟迟不予兑现。
    当时的王莽尚未登上皇位,正处于四处笼络人心、稳固自身地位的关键时期。
    此举那便是想着收买那些没有黄金的广大民众,
    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和穷人的人心。
    王莽想通过收缴黄金并拖延兑换的方式,实际上是在对那些手中、家中藏有大量黄金的富人进行有力的打击。
    而他所针对的“列侯以下”人士中,除了少数特权阶层外,更多的则是那些富甲一方的商贾。
    王莽的真正目的除了发一笔财之外,也可以适当抑制当时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也试图通过剥夺富人手中的黄金资源,来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从而赢得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在当时,这样的政策也受到八成以上民众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
    但他没想到的是,生命的活力与市场的规律是任何强权都无法彻底禁锢的。
    虽然王莽的禁令看似森严,但交易成本却在无声中悄然攀升,
    又压到了全国的金融系统上,最后还是老百姓受了罪。
    王莽上位后,也终于察觉到了事态的严峻,不得不紧急停止,
    随后又再次着手进行继位后新的“币改”。
    废除了那两种大面额刀币,还为自己的这一举动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汉家的“劉”字,正是由“卯金刀”三个字构成。
    既然老刘家已经失去了天命,那么刀币作为他们的象征,自然也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仅如此,就连通行了一百多年、深受百姓信赖的五铢钱,也被王莽废除。
    汉室货币制度的诞生,本就历经曲折。
    刘邦草创汉朝之初,曾开放民间铸币之权。
    然而,私人铸钱难免掺杂使假,以轻薄之铜材伪造高额币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整治这一乱象,汉室历经多次币制改革。
    从八铢钱、五分钱、四铢钱、三铢钱、半两钱等诸多币种相继问世,却总是在试错与调整中徘徊。
    直至汉武帝时期,五铢钱横空出世。
    其重量适中,价值稳定,一举奠定了汉室金融秩序的基石。
    自此而后,长达百余年的时间内,五铢钱都作为官方货币,
    保持着稳健的发行态势,为汉朝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王莽却坚信,新朝应该有新气象,一切都应该焕然一新。
    于是,一种重量仅为一铢的“小钱”应运而生,成为了新朝的基本货币。
    然而,这次的改革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因为王莽的干预,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迅速缩减为两种:
    一种是重十二铢、价值五十文的大钱。
    另一种是重一铢、价值一文的小钱。
    这看似简单的比例关系,却蕴含着巨大的不公与混乱。
    百姓商贩们并非愚昧无知,他们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明明是大钱与小钱之间十二比一的关系,王莽却硬要将其扭曲为五十比一。
    于是,人们纷纷熔化掉已经“非法”的五铢钱去私铸大钱,
    甚至不惜熔化新发行的小钱来换取更多的大钱。
    十二枚小钱在重铸后,便能当五十文花用,傻子才不干。
    当王莽发现商贾百姓并不依从其货币改革,还私自铸钱,屡禁不止。
    急于求成的王莽,只得依赖严酷的法令来强制推行连坐政策。
    一旦某家被发现私自铸钱,不仅该家会受到严厉惩罚,
    就连其五家邻居也会受到牵连,一同被罚为官奴婢。
    但是,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生意可有人抢着做。
    当利润达到十倍百倍时,全社会都会疯狂起来。
    王莽的这场闹剧,最终又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但是其恶劣的影响却并未消减。
    第二次币改后不久,整个市场上便又充斥着五十文的大钱。
    零钱变得越来越稀缺,那些如同毛细血管般渗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小交易,也因此而陷入了停滞。
    许多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再次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华夏大地,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那个遥远的过去。
    不曾想,这反而给王莽提供了灵感来源。
    再加上大儒师丹这些人的胡说八道。
    这次王莽的脑洞开到了极致,决定搞个大的。
    “你们不是总在分量上跟我抖机灵吗?
    这次非把你们整迷糊了!”
    于是,一套前所未有、复杂至极的货币系统应运而生。
    龟甲、贝壳等古老的材料重新登上舞台,与金、银、铜等金属共同构成了王莽新货币体系的基础。
    他一举发行了六大类货币: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和布货,并别出心裁地将这些钱币统称为“宝货”。
    在这六大类货币中,金、银、龟、贝均以其原材料命名,
    而钱货和布货则是以铜为主要原料。
    然而,对于王莽来说,仅仅发明六种货币显然是不够的。
    他进一步将这六种货币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级,面值各异,换算关系也错综复杂。
    但他这种荒诞且复杂的算法完全忽略了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现实。
    人们根本无法理解和掌握这种复杂的换算关系,更别提在实际交易中应用了。
    这套货币体系不仅换算困难,而且防伪手段也极为低级,尤其是龟甲和贝壳等材质,更是容易被仿造。
    因此,这套货币体系在市场上根本不具备流通的可能性。
    面对王莽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再次被迫自我寻找出路。
    私下里继续使用传统的五铢钱进行交易。
    这种历经百多年洗礼、早已深入人心的货币,再次成为人们心中的救命稻草。
    人们纷纷开始私铸五铢钱,以应对日益混乱的市场环境。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