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众人的疑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在长城以北的广袤草原上,与中原的秩序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先,草原上的降水量稀缺,使得游牧是这里唯一可行的生存方式。
    要建立中央财政,税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在草原上,游牧者的生活高度流动化。
    他们如同草原上的风,难以捉摸,逃避征税变得异常容易。
    这使得征税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其收益。
    花费巨额的成本去征税,却只能收回寥寥无几的税款,这样的买卖显然是不划算的。
    因此,中央财政如同空中楼阁,无法建立;
    而官僚体系,也因为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而难以维系。
    没有中央财政和官僚体系的支撑,草原上的大规模治理便成为了空谈。
    在这里,人们只能以小部落为单位行动,依靠熟人关系来维持群体的稳定与和谐。
    英国的人类学家邓巴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邓巴数”理论。
    他研究发现,一旦群体规模超过150人,
    再想维持群体内所有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要处理的数据量就会超过大脑的处理极限。
    也就是说人类大脑只能处理150左右的人际关系,
    一旦超过这个数,大脑这台CPU就会超负荷……
    因此,超过这个规模的群体就不再是个熟人社会,而是变成陌生人社会。
    在陌生人社会中,规则就是唯一维系秩序的关键。
    但是规则的执行就必须需要有官僚体系的支持,草原上,又无法养活官僚。
    因此,当部落的规模逐渐扩大,超过这个临界点时,
    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分裂出新的部落,继续以小集群的方式来行动。
    这样,草原上的部落便如同草原上的花朵,星星点点,各自绽放,
    共同构成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独特风景。
    李婉儿眉头微蹙,疑惑地问道:
    “可你方才提及匈奴帝国的辉煌崛起,转瞬又言草原部落难以逾越150人之限。
    这两者之间,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老年方逸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容,缓缓解释道:
    “草原之上,那些如匈奴、鲜卑、蒙古一般被后世铭记的游牧帝国。
    也就是刚刚说的,是因为中原的一统,倒逼着众多部落交织而成庞大联盟。
    联盟的核心,就是那位大权在握的大可汗。
    他凭借对战利品分配权的绝对垄断,
    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由战争滋养而成的中央财政体系。
    这与中原帝国依托税收构建的财政体制大相径庭,
    草原的财政,是战火的馈赠,是胜利的果实。
    因此,只有大可汗能够率领部落勇士,从富饶的中原掠夺回源源不断的物资。
    才可以持续巩固其战利品分配的主导权,游牧帝国的统一与强盛便能得以维系。
    然而,一旦大可汗失去了这份战斗力,无法再为部落带来战利品。
    帝国的统一便如同沙丘上的城堡,顷刻间便会崩塌。
    故而,对于草原上的大可汗而言,首要之务便是拥有超凡的武艺与领导力。
    这与中原官僚制帝国对皇帝的要求截然不同。
    中原的皇帝,只需确保统治的正当性,即父终子及的继承顺序,便能稳坐江山。
    草原的大可汗,却需时常披甲上阵,以战养国,
    若不能身先士卒,引领部落夺取胜利,便难以赢得部众的衷心拥戴。
    正因对大可汗战斗力的严苛要求,
    大可汗的继承人,绝不能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孩童。
    草原上战事频发,大可汗的寿命亦充满变数,若其子尚幼,便无力领导部落。
    于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应运而生。
    哥哥去世后,由弟弟继位,以此确保部落的领导力与战斗力得以延续。
    但这种继承方式却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当开国那一代大可汗及其兄弟们相继离世。
    他们的子侄辈,个个自恃父辈的荣耀,纷纷认为自己有资格继承大位,谁也不服谁。
    于是,部落内部纷争四起,内战频发,昔日的联盟土崩瓦解。
    当开创基业的兄弟几人相继离世,
    他们的后代便难以再像先辈那样团结一心,终将导致帝国的分裂与衰败。”
    于是草原就一直面临周期性的继承危机,每逢百年大限到来,就一定会瓦解。
    中原流传着一句千古的谚语——“胡虏无百年之运”,
    这简练而深刻的八个字,就是对草原帝国兴衰更替的精准概括。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汉驱逐匈奴、大唐逐退突厥。
    实际上是中原帝国终于等到了草原帝国内部分裂的结果。
    而中原帝国,凭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