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王氏同日封五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汉成帝建始三年的深秋,关中大地被连绵不绝的秋雨浸透了四十余个日夜,
    郡国间大雨滂沱的消息如同急流般涌向未央宫的深邃殿堂。
    山峦间,积水汇聚成河,汹涌澎湃地冲出山谷,化作一场肆虐的水灾,无情地吞噬了四千多条无辜的生命。
    长安这座雄踞于高地之上的古都,也即将面对水患的侵扰。
    就在这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之际,宫中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
    隶属少府、专门负责禁苑管理的“钩盾署”,竟然在一个不经意的角落,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
    她的出现,如同幽灵一般,让宫中的君臣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不安。
    因为,在宫禁之中突然出现童女,历来被视为极为不祥的征兆。
    据说,在周幽王时期,也曾有红衣童女突然出现,
    她们唱着“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歌谣,意味着“卖桑木弓、背箕草箭袋的人,将灭亡周国”。
    不久之后,西周果然走向了灭亡。
    而今,汉宫里发现的这个小女孩,年仅九岁,来自渭河边的一个普通民家。
    却偏偏名叫“陈持弓”,名字中赫然带有一个“弓”字!
    这仿佛是一种神秘的预示,让人不寒而栗。
    更何况,一个弱小的童女,竟然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重重守卫,出现在未央宫的深处,这更是让人感到恐惧。
    与此同时,城内又传出了更加惊人的谣言:
    洪水即将淹没长安!老百姓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城中一片混乱。
    汉成帝接到禀报后,立即赶到未央宫前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此时,洪水尚未抵达长安,但出于谨慎考虑,王凤建议皇太后、皇帝及后宫们先坐到船上避难,普通官民则到城墙上躲水。
    这个建议得到了群臣的纷纷赞同。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缓缓站起身来,声音沉稳而有力:
    “自古以来,即使是无道之国,也未曾听说过大水能够漫过城墙的。
    如今我们天下太平,怎么可能在一天之内就突然发洪水了呢?
    这一定是谣言,如果让官民都上城墙避难,反而会制造更大的混乱。”
    这位老臣就是左将军、乐昌侯王商。
    其出身显赫,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弟弟的儿子,与汉宣帝是表兄弟关系,更是汉元帝的表叔。
    论辈分,汉成帝应该称呼他为“表叔祖父”,对他一向尊重有加。
    还曾与史丹共同力保太子即位,对汉成帝有着深厚的恩情。
    汉成帝听完王商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便没有采纳王凤的意见。
    过了一段时间后,洪水始终未见踪影,城中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经过查证,果然证实了那是一场谣言。
    汉成帝非常高兴,对王商的持重和明智大加赞赏。
    然而,这场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王凤的威望因为这次决策失误而受到了严重损害,让王凤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权力的边界和局限。
    这年冬天,外朝首领、乐安侯、丞相匡衡因为利用地图不精确私自扩大封邑而被免为庶人。
    这位以“凿壁借光”勤奋好学而留名青史的匡衡,最终却因为这样的缘故被免职,实属讽刺。
    立春后,乐昌侯王商凭借着自己德高望重的地位,被拜为丞相,权倾朝野。
    王商以外戚的身份担任三公之职,一时间权势熏天。
    期间与王凤的关系也愈发微妙。
    王凤不愿得罪丞相,但王商却并未把他放在眼里。
    当琅邪郡连续发生自然灾害时,王商按照惯例派部属去纠察琅邪太守的责任。
    然而,琅邪太守杨肜恰好是王凤的亲家。
    王凤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大司马大将军,便去找王商求情,
    “灾异这种事,非人力所能避免,杨肜为官向来谨慎,能不能放过他?”
    然而,王商却毫不留情地上奏申请罢免杨肜。
    这个申请最终被汉成帝压下,因为他深知杨肜与王凤的关系。
    这件事情虽然表面上过去了,但王凤却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权力的此消彼长。
    再次意识到,要保护自己就必须扩大权力、拓展权力的边界。
    于是他开始私下安排人调查王商。
    一年后,几位弟弟在王政君的影响下,成功在同一天内,全部封为侯爵。
    按年龄排序,分别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
    除了叔叔家的堂弟王音,尚未封侯。
    这五人被人们并称为“王氏五侯”。
    不仅如此,他们子弟辈也纷纷被任命为卿大夫、侍中、诸曹等重要职位。
    分据朝廷的各个关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