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正式禅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莽再次按耐下了心中奔腾起伏的心绪。
    尽管上天的符命已经说得如此清楚明白,他还是按部就班地表示,
    “兹事体大,需要廷议,当下天色已晚,等明日清晨再议!”
    另外,王莽为表示诚惶诚恐,决定从现在开始不吃不睡,直到此事完结……
    一众人也明白此事还有最关键的一步要走。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心中各种情绪翻飞,但也都只得暂时各自散去……
    独留王莽一人,在广阔的未央宫中怔怔出神……
    “图”“书”中揭示了,王莽将拥有十一位大臣的预言,甚至爵位名称都早已定好。
    除了现已高居庙堂的八人外,还有哀章自己。
    以及名字寓意着“王氏兴盛”的王兴、王盛二人。
    这两个名字既带有吉祥的寓意,又是当时极为常见的人名,使得这一预言更加可信。
    但对王莽而言,哀章打的这些小算盘,以及那些封赏他都不甚在意。
    反而正是哀章的这份大礼,完美的解决了他长久以来的困扰。
    “金策书”中明确说王莽当为真天子。
    高帝承天命,以国传新皇帝,皇太后也要遵循此天命:
    这句话至为重要,是汉高帝刘邦根据天帝和赤帝的运命,将国家禅让给新朝皇帝王莽。
    如此,王莽所纠结的难题迎刃而解,
    不一定非得是活着的人禅让,死去的人也可以。
    因为在汉朝人的观念里,鬼神的世界本就是真实存在的。
    例如汉墓中,特别富有生活气息,锅碗瓢盆应有尽有,甚至有些陪葬墓里还有马桶……
    刘邦的肉身虽然湮灭,但神灵依然活在人间。
    祭祀刘邦的高帝庙,每个月都由礼官把刘邦生前的衣冠从庙寝请出来,巡游一番,送到庙里,仿佛刘邦仍在享受人间的风景。
    所以,请刘氏的高皇帝亲自给王莽禅让,其说服力之强,不言而喻……
    次日,初始元年十一月廿四,丁卯日。
    按照五行学说,丁卯不是个普通的日子。
    丁,属火,汉是火德。
    卯,“劉”姓中有一个卯字。
    王莽是一宿没睡,这天一早就举行廷议,特意请了汉宗室、忠孝侯刘宏召集公卿来讨论。
    同时,王莽命使者将“图”“书”送至了王老太后面前。
    未央宫前殿人声鼎沸,公卿们聚集在前不久巴郡运来的石牛旁边各抒己见。
    形势发展得如此迅速,仅仅在十五日前,巴郡的石牛才运到。
    仅仅在三天前,王莽还承诺将来还政给子婴。
    现在就要和前朝,后宫同时摊牌,讨论禅让的大事了。
    距离上一次禅让天下,还是发生在舜帝禅让给大禹之时……
    群臣虽然对这一天有所准备,但真到了要决策议定之时,反而出现了议而不决的胶着局面……
    另一边,王老太后颤抖的双手捧着那份符命,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
    她声音带着颤抖:“这……简直是荒唐!
    策书里竟然还明说皇太后也要执行,难道不是特意针对哀家吗?”
    王莽使者低头垂首,小心翼翼地回答:
    “太皇太后,这确实是高祖皇帝的旨意。
    皇上也是奉命行事,还请您三思啊。”
    王老太后猛地抬起头,眼中带着决绝:
    “简直是妄想!
    哀家坚决不同意汉家禅位!
    哀家乃是汉家的太皇太后,怎能允许汉家在我手中终结?
    你回去告诉王莽,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使者面露难色,却也不敢多言,只得应声而退。
    此时,在高庙中的哀章静静地站立着,耳边是刻漏滴答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不久,王莽的使者将王政君的态度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了王莽。
    王莽听后,眉头紧皱,陷入了沉默之中。
    此次符命,祥瑞的出现,本就是哀章精心策划。
    王莽一时间也有些应接不暇,还陷入了一种复杂的情绪中。
    他既感到欣喜,认为这是天意所归。
    但又感到焦虑,因为公卿们的廷议迟迟不决,这种胶着状态让他倍感压力。
    王莽深知,他面临的不仅仅是公卿们的迟疑,更有王政君随时可能出面阻止的风险。
    王莽很担心这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而丁卯日作为他认定的受命之日,更是不能有任何差错。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另一个令人震惊的祥瑞出现了。
    那尊来自巴郡的石牛,竟然开口说出了人话:
    “趣(促)新皇帝之高庙受命,毋留!”
    石牛开口催促王莽尽快受命继位,这荒诞而神秘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愕不已。
    然而,这对王莽来说,无疑是天降神助,又为他登基之路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莽也顾不得去深究这背后的缘由,立刻下令侍从做好准备,
    并吩咐刘歆等人迅速商定礼仪、起草诏书。
    他要确定改正朔、易服色等诸多事项,为明日的正式受禅做好万全的准备。
    第二日,戊辰日,阳光照耀下的长安城显得格外庄严而神圣。
    王莽虽然一夜未眠、也未进饮食,但精神却异常抖擞,神采奕奕。
    他庄重而严肃地修整仪仗,登上马车,缓缓向高庙进发。
    高庙的礼官和哀章等人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高庙的大殿内,汉太祖的灵位前清庙之乐响起,钟声铿锵有力。
    曾经,汉家皇帝登基时都会来到这里拜谒高帝之灵,以此寓意继承祖先的遗产和获得统治天下的许可。
    然而今日不同了,礼官以高帝之灵的名义将图和策书正式交付给王莽,这标志着汉朝的落幕和新朝的开启。
    禅让大礼虽然仓促但却十分庄重。
    在众人的注视下,王莽接过了象征权力的帝王冠冕。
    这一刻他正式摆脱“假”,成为了真皇帝。
    他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着重任。
    他自认为,自己将以新的身份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禅让大典完成之后,王莽身着华贵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威仪庄重地从高庙出发,前往长乐宫。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拜谒王政君,并取回那枚象征着皇朝正统与权力的传国玉玺。
    追溯历史,当年高祖刘邦率领义军,英勇地攻入咸阳,大军屯驻于霸上之地。
    那时,已经去掉帝号的秦王子婴,选择了向刘邦投降,并恭敬地献上了始皇帝的传世玉玺。
    这枚玉玺,自此便成为了汉家权力的象征。
    刘邦深知此玺的重要性,小心翼翼地将其保留,并未上交给当时的楚怀王,也未转赠给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
    当他登上帝位后,更是将这枚始皇玺确立为汉朝的传国玺,代代相传,见证了汉朝几百年的风雨兴衰。
    直到汉平帝驾崩,年幼的刘婴被立为皇太子,传国玉玺,也自然而然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所保管了。
    王莽向王老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却遭到了她的断然拒绝。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