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相互扶持,共创伟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莽轻轻推开花格门,看到刘歆正低头研究竹简,笑着打招呼:
    “子骏兄,真是有雅致啊!”
    刘歆抬头一看是王莽,神色有点尴尬,勉强笑了笑:
    “巨君来了,快坐。”说着起身去倒茶,掩饰自己的慌乱。
    王莽拉住刘歆的手,温和地说:
    “子骏,咱俩是兄弟,心里都明白,不用遮掩。
    我听闻你父亲上奏折弹劾大司马,这事实属正常。
    朝廷里总有些人眼光短浅,喜欢小题大做,搅得人心不安。
    其实,百官设立就是为了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国家发展。
    这样,大家做事都会更小心,错误也就少了。
    圣人云:‘危不持,颠不扶,何相之有’?
    你父亲这么做,是符合道理的,可惜很多人都不懂,还觉得他做得不对。
    子骏兄你学识渊博,当然不会跟他们一样。
    再说,这是父辈的事,咱们也插不上手,别往心里去。
    要是因此伤了和气,反而是你的不对了。”
    王莽一番引经据典,深得刘歆之心。
    豁然开朗道:“巨君兄高见,令我汗颜。
    实则,此中道理,我亦知晓,只是事到临头,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仿佛对你有所亏欠……
    ”王莽轻摆手,打断了刘歆的言语:“子骏兄,此言差矣。
    谁亏谁盈,尚难定论。
    你父亲上奏折,或许是为我王家着想。
    天道轮回,盛衰更替,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
    不过……”王莽目光流转,稍作迟疑,“恕兄弟直言,令尊所言,或有偏颇。
    家乃国之基础,国乃家之延伸。
    子女兴旺家庭,孝敬长辈,这是本分,不是高尚之行为。
    忠君报国,是臣子的责任,不分刘家还是王家。
    如果只看家族利益,就失去了准则。
    忠奸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国家为重,心里若是装着百姓,自当努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孟夫子云:‘民贵君轻,社稷为重’此言很有道理!”
    刘歆双眼一亮,拍手赞道:“巨君兄高论,与我心有戚戚焉!
    巨君兄能超脱家族局限,以国家大局为重。
    当今朝廷,实属罕见!佩服!佩服!”
    王莽谦逊笑着摆手:“子骏兄过誉了,我之见识,皆得益于你之藏书。
    子骏兄出生在宗室家庭,从小生活优越,对民间的疾苦了解不多。
    而我经常在长安坊间走动,亲耳听过百姓的苦难。
    朝廷虽然经常歌颂盛世,但百姓的苦日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几年水旱灾害频繁,难民涌进城里,乡下到处都是荒地。
    城里的难民也找不到吃食,有甚者卖儿卖女,惨不忍睹。
    天冷之时,太多人冻死饿死,尸体被车拉走。
    街头到处都是人市,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饿极了,竟然煮自己的亲人吃……”
    刘歆听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竟然有这种事?
    我们大汉怎么成了这般样子,那岂不是人间炼狱?
    难道朝廷救济,竟都被贪官吞没?
    不行,必须设法,让皇上知晓真相……”
    王莽苦笑摇头:“子骏兄,皇宫深似海,皇上没那么容易听到真话。
    我们虽身在皇宫,想把真情告知皇上,也是难上加难。
    皇上听到了,他会不会在乎?
    在乎了,能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这些都是未知数。
    再者,惩罚贪官,或许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百姓的苦,不仅仅是贪官和天灾造成的。”
    刘歆平时和王莽谈论的都是诗书礼仪,很少涉及现实问题。
    今天因为刘向的奏折,王莽担心两人之间产生隔阂,所以敞开了心扉。
    刘歆听得入迷,觉得今天这次谈话比读好几年书都有收获。
    “巨君兄,我还是深感困惑。”
    刘歆皱着眉头说,“百姓之苦,无非衣食不足。
    若是风调雨顺,官吏清廉,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为何又说不全怪贪官和天灾,莫非还有其他原因?”
    王莽含笑点头,“子骏兄有所不知,贪官和天灾只是表面现象。
    汉初文景之治,国富民强,但孝武帝连年征战,导致府库空虚,百姓税赋加重,农业收成锐减。
    将士有功,获赐肥沃耕地,却成私产,雇佣百姓严酷盘剥。
    此乃大汉深层问题:耕者无田,土地兼并。
    历代君王皆以土地为赏,再加上豪族兼并土地,问题日益严重,却未得重视。”
    刘歆听得心头沉重,急切催促王莽继续说下去。
    “诚然,百余年来,虽有人洞悉事理,却难解其中矛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