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大江东去浪淘尽【本卷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史书上,包括后世对新汉的评价都是十分一致的。
    他并不是大汉的延续,而是大汉的一部分。
    刘秀的身份也好、身上的血脉也罢,都是毫无争议的刘氏嫡系血脉。
    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新汉的论断是有争议的,那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
    那个时候大明已经解体重组,在重新修订史书的时候,史学家们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争议,一些人觉着新汉应该被称之为“东汉”,因为在两汉之间有明显的间隔。
    这样其实“光武帝”可以算是事实意义上的开国之君。
    而另外一部分史学家、或者说大部分的史学家则是不承认这样的论断,他们认为刘秀驱逐王莽而再次成为天子,这并不算是“开国”,因为刘秀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孝慎皇帝的太子。
    只是后来这个太子的位置被废除了。
    在研究史料,以及得到了某些不知名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史学家们发现了当初孝慎皇帝废黜太子大部分是因为有当时的孝敬慈皇后以及王莽的撺掇。
    而后来孝哀皇帝成为天子,也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刘秀的身份并没有发生变化,他依旧是“孝慎皇帝”的嫡长子。
    之后就算成为礼法上的“小宗”也不能改变他之前的身份,这样的身份并不能够算是“复国”,且――因为有不知名热心人士提供的“王莽罪己诏”原本的照片为证,也能够证明,原本孝慎皇帝想要立的太子是刘秀。
    多方物料加持之下,最后这一段历史被称之为“新汉”。
    “新汉”这个称呼与“东汉”不同。
    在史学界,东汉与西汉事实上是两段历史,虽然都被称之为汉朝,但却有明显的差异。
    而新汉与西汉则只是一种称呼上的区别,他们本质上属于同一阶段。
    最显著的差别便是,东汉与西汉之间有“汉书”与“后汉书”两本史书,但汉与新汉却只有一本“汉书”贯彻始终。
    建武年间,天下大定。
    原本在中原华夏混乱期间争斗不休、意图染指华夏大地的西域诸国也再次老实了。
    刘秀早在登基之前就想要对这群狼子野心的家伙动手,但那个时候西域诸国既没有表露出来自己的野心,也没有将自己的野心付诸实际。
    那个时候的刘秀还不算汉天子,在这方面处理西域诸国倒是有点不对了。
    而等到刘秀登基之后,西域诸国瞬间变得老实了,他们知道当华夏大地再次统一安定,那个伟大的国度再次伫立在这天地之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失去了机会。
    他们急忙献上了忠诚,表明自己一直都是大汉忠诚的狗,一点别的心思都没有。
    之前只是因为国内动荡而已,那些试图僭越的人已经受到了最残酷的刑法,此时已经灰飞烟灭,去见楼兰的那些君臣了。
    可.刘秀会管这些么?
    答案是,他不会。
    即位后的大汉天子刘秀用一种十分霸道的语气表明了,别说你们没做,你们想了。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你想了你就想了。
    有一个小国的使者在他的国家也算是一个大的贵族,甚至他的姐姐还是王后,他什么时候受到过这样的对待?
    于是十分愚笨的怒气冲冲的反问了一句:“想也不能想么?”
    “想也犯法么?”
    回答他的是大汉天子的降罪诏书以及绣衣使者的牢狱。
    大汉天子、大汉群臣们用事实证明了一点。
    是的。
    想也不行。
    想也犯法!
    那个小国的国王在听说了自己小舅子惹得事情之后,也十分惶恐,之后下令将这人的全族-包括那位正在宠爱的皇后全都杀了,然后将他们的人头送往长安城。
    当然了,这些人的人头还没有抵达长安城,就让大汉的将军拦截了,之后表明会替他上书。
    两个月后,等待这个小国的则是率领大军的大汉将军。
    三个月后,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这样一个国家了。
    西域再次变得安静了起来。
    而其余诸国见到这样的场景,心中都是叹了口气,他们明白,这个国家不过是一只被杀了的鸡,目的便是给他们这些猴子看。
    让他们这些猴子不要有别的想法。
    于是,西域诸国们各自都有表达自己忠诚的办法。
    产出汗血宝马、以及战马的国家加大了对汉朝产出马匹的数量,而其余的国家则是敬献矿产、敬献宝石,甚至有一个小国献上的是更加遥远的西方国度的堪舆图。
    大汉天子对这副堪舆图十分喜欢,他将此图日日挂在未央宫中欣赏,而被他惦记着的西方国度在通过商人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大汉天子一个心动之下,派遣兵马西征
    建武年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