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共赴国难【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要强制征兵。”
    他闭上眼睛,将自己的命令吩咐下去:“一切全凭借着自愿。”
    “就连诸位也是――”
    “若是想要离去的,便在朝会之后收拾自己的东西,去投靠汉王就是了。”
    子婴并不在乎这些。
    “若是留下的,便是决定要与大秦共赴国难了。”
    将这些说完之后子婴便甩袖离开了,而大殿中剩下的人们你看我,我看你。
    有些人在下了朝之后就开始准备收拾东西逃离,而有的人则依旧是顾着自己手中应该处理的政务。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是应当有的事情。
    而朝堂之上以及城门口的征兆,也让咸阳城以及秦国所辖范围内的所有黔首们看到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那征兵的命令。
    这一次,与之前的数次有了很大的不同,所有的秦人都知道这一次的战役决定着他们是否还能够以“秦人”自称。
    这一次,决定着大秦的生存与毁灭。
    于是,人们高声喊着自己的口号,决定一同奔赴国难。
    每家每户几乎所有的男性壮丁全都自愿入伍,有些已经退伍了的老兵也开始回来,这一次,大秦所在伍的士卒们与大秦巅峰时期竟然相差无几了。
    可如今大秦能够疆域却比之前小了一半。
    子婴站在章台宫中,看着下面所汇报上来的征兵情况,眼眸中带着震撼之色。
    “这便是先生常讲的“黔首之心”么?”
    “孟子昔日所著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如今竟然被我所看到了。”
    他扶额叹气着说道:“当真是世事无常啊。”
    子婴抚摸着手中所记载着秦人踊跃报名参战的奏疏,眼睛中却带着些许怀念之色,他好像再次见到了大秦的盛世,哪怕这一次只是大秦在崩塌之前所映照的最后一丝光亮也一样。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他喃喃自语的念叨着秦风中的歌谣,目光却遥远的看向远方。
    沛郡
    刘邦坐在大殿中,此时的他是无可争议的汉王了,只要能够将高坐在章台宫中的那位拉下马来,他便能够成为这天下的万王之王,称号为皇。
    而事实上,在他大败项羽,之后和秦皇子婴平分天下的时候,部下的臣子们便建议他不要再以汉王自称,而是登基为“皇”。
    毕竟汉王的名还是那位秦皇册封的,以刘邦如今的实力也不需要再顾忌那位秦皇了。
    但刘邦并没有同意这个建议,甚至还将提出这个建议的人给斥责了一顿。
    之后在私下的时候,萧何、张良等人一同询问刘邦为何不愿意,而刘邦的答案则是很简单的一句:“如今我乃秦国的汉王,他日若是能够攻下秦皇之位,陛下定然会禅让与我,这样于礼数之上,本王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哪怕更改国号,我的皇帝之位也是名正言顺的从秦皇手中继承过来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邦还眺望着远处的方向,他的声音中带着思索和唏嘘:“不是本王考虑的多,而是若此时本王以汉王的名义自己称皇,继而推翻秦国继承这个位置,那么日后会不会有人同样的以这种方式来推翻我的大汉呢?”
    萧何与张良正准备说,就算是王上您现在这样,后人也能模仿的时候,刘邦却淡淡的笑着开口了。
    “我与秦皇有君臣之情谊,我若是此时登基称皇,后攻下咸阳城,我一定会留下秦皇的性命。”
    “可是后世呢?我大汉的末代帝王一定会与下一个朝代的雄主有君臣之谊么?”
    “禅让则是不同。”
    “禅让是有先例的,后来者没有杀害禅让帝王的先例,谁也无法承担的起杀死禅让者后的骂名,或者说谁也不愿意做这第一个破例的人。”
    刘邦嘴角噙着笑容:“本王如今要做的,便是继续遵循先例。”
    “而令后世中想要做什么事情的人投鼠忌器,碍于天下声名所以放那个时候我大汉末代皇帝一命,以让他们还能好好的生活。”
    萧何、张良等人对视一眼,心中也被刘邦的这个念头与想法震惊到了。
    但不得不说的是,刘邦所想的的确是有道理。
    只是
    大汉的末代皇帝?
    现在的汉王已经在想那么遥远的事情了么?
    刘邦看着三人的神色大笑出声,抚掌而笑:“秦国奋六世余烈而得天下,可却只传承了这五代皇帝而并数十年,难道我大汉便能够绵延百年、千年了么?”
    他笑眯眯的:“盈儿性格软糯,而我身体征战的这几年则是多有伤碍,我害怕他是下一个怀帝啊,若他真的是怀帝,我大汉岂不是没几年好过了?”
    刘邦背着手:“好了,不必多说了。”
    “陛下与我应当是有这些默契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