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血不流干!誓不休战!【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武烈九年,春秋之际。
    起初,人们以为这一年只是普通的一年,函谷关之战只是一场普通的战役。
    可是后来,当战争发生的时候,所有人都明悟了。
    这不是普通的一战,更不是普通的一年。
    历史中将这一年称之为“碎玉年”,将这一战称之为“碎玉之战”。
    是的,便是华夏封建社会上下两千多年来最惨烈的五场战争之一。
    烙印在史书之上的“碎玉之战”。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碎玉”。
    这是所有秦国人都永远会记在心中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里,秦国与汉国在函谷关一战。
    在此战之前天下除却秦国、汉国的几位顶层人物外没有人知道这一战决定着什么,他们只是以为这是汉与秦再寻常不过的一战。
    无论谁赢谁败,战乱或许都还要持续很多年才对。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与道理。
    可是当汉王刘邦、秦皇子婴都出现在了函谷关、且秦国与汉国中的所有兵力全都汇聚到了这函谷关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一次的战争或许不仅仅是他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函谷关前的兵力越来越多,无论是秦国还是汉国,都惊讶于这一场战场参与的人口。
    这么说,在这一场战役发生之前,最惨烈的、参与人数最多的应该是刚于之战以及当初“杀神”武安君白起参与的那场秦赵之战。
    但是即便是刚于一战也不过是投入了近五十万士卒、秦赵之战更是只投入了四十多万,将近五十万士卒。
    而函谷关之战
    秦国这边,就连镇守北疆的士卒都唤回来了一半,而另外的一半则是继续留在北疆镇守。
    汉王同样有这样子的默契,所以在秦国调遣回来了一半的军力之后,就派遣了秦国剩下士卒总量的兵力前往北疆,与秦国士卒一同镇守。
    双方只是隔着一道薄薄的长城而已。
    汇聚了全国上下所有老秦人士卒的秦国军力,此时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之众,而汉国这边同样是汇聚了近四十万的士卒。
    双方参战的士卒加在一起,就已经有了恐怖的八十万之数,这还只可能是少统计了而不可能是多统计了。
    加上双方的后勤保障以及其余的士卒,恐怕一共要有百万之众.
    在这个全国人口可能只有两三千万的年代,数百万的士卒参与的一场战争可以说是旷古大战了
    函谷关
    秦国大帐
    秦皇子婴身上一身铠甲,脸上带着坚定肃穆之色,他的身旁蒙毅、王贲、章邯、陈簪缨等人都站立在那里,几人看着身后悬挂着的堪舆图。
    子婴只是微微一笑:“战争已经到了这种时候,没有必要做任何的判断、计谋了。”
    “这些都只能够是锦上添花之事,而不能够成为雪中送炭的决定性关键啊。”
    他的声音中带着感慨:“其实朕不愿意多造杀孽。”
    子婴回过头,看着站在那里的陈簪缨:“相较于双方近百万人厮杀,我更想简单的决一胜负,只是当战争开始的时候,我才明白,想要守护秦国的、或者说觉着自己是秦国人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
    “护国之战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千千万万秦国人的事情。”
    “唯有将老秦人的鲜血流尽,此战才能够停止”
    蒙毅上前一步,声音中带着肃穆之色:“启禀陛下,秦风有诗曰:“血不流干、誓不休战!”,这便是我等老秦人的所言与坚持!只要我等在,没有人能够令秦国倾覆!”
    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子婴的眸子中带着一抹忧虑,他其实并不想要和汉国拼一个你死我活,但是此时事情已经由不得他了。
    哪怕他是这一艘巨大战舰的掌舵者,他也无法操控民心。
    “也罢。”
    他闭上眼睛,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眸子中多了几分的决绝:“若是如此,便是尽力一搏!”
    “无论结果如何,也算是我秦国之人尽人事了!”
    “传朕之令,全军待战!”
    汉国大帐。
    想要控制这一场战争规模的其实不仅仅是秦皇子婴,还有汉王刘邦,只是如同秦皇一样,汉王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无法控制手下的士卒们拼杀了。
    前几日双方已经略微交战些许,在那个时候,双方已经激起来了骨子里面的杀气和血腥,除非战争真正的停止,否则谁也无法控制。
    这就是“杀红了眼”。
    刘邦微微叹了口气:“看此情形,只怕若是秦皇失败,子婴陛下真的会.”
    萧何没有出声,只是看着愿望,他并没有担心秦皇,反而是在担心汉国之中的士卒们,毕竟秦国的老秦人士卒战斗力那是名传天下的。
    汉国的士卒真的能够对抗这样恐怖的士兵么?
    他对此表示疑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