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君臣小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07章君臣小会(第1/2页)
    帝都。
    朝会过后,养心殿内。
    炭火盆驱散着初春的寒意,一众重臣汇集于此,气氛比刚刚的朝会要轻松的多。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算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了。
    尤其是如今大庆朝臣之行尚未完全稳定之时,李彻更不可能将重要事情放在大朝会上说,都是开小会作出决定,然后在朝会宣布。
    诸葛哲手持朝笏,看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小字,缓缓奏报:
    “陛下,《求贤诏》已发往各行省,响应激烈。”
    “诏书所至,应者云集,各地学子、贤达闻之无不欢欣鼓舞,纷纷结伴上路,奔赴帝都。”
    “如今通往京城的各条官道上,随处可见负笈而来的学子,以至车马行当一车难求,沿途客栈更是人满为患。”
    “据守夜人初步统计,截至昨日,帝都内外已涌入学子超过六千人,且人数仍在持续增加。”
    李彻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朗声道:“好!如此看来,朕倒也未曾将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光了,愿意来朝廷的才俊,还是大有人在的嘛!”
    李彻也清楚,这么多学子,水平必然是参差不齐。
    但无所谓,李彻不怕他们水平低,只要读过书能识字,自然有用他们的地方。
    像是后世那种优中选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其实是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
    有很多基础岗位不需要那么高的学识,只要识字认字,智力正常就够了。
    一旁的杜辅机笑着补充道:“陛下,依老臣看,学子们此番蜂拥而至,非是投奔朝廷,更是奔着陛下您而来。”
    “哦?”李彻挑眉,略带好奇地问,“杜卿何出此言?”
    杜辅机捋须答道:“陛下在奉国时的种种举措,早已传遍天下,学子们皆有耳闻。”
    “在奉国为官,乃是大庆境内俸禄最高、福利最好之处。”
    “不仅每月足额发放真金白银,绝无克扣,更有‘七日一休’的定例,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休沐假期。”
    “此等体恤臣工之策闻所未闻,学子们见到陛下求贤若渴的诚心,自然如同百川归海。”
    李彻听了,心下有些哭笑不得。
    这所谓的‘单休’和年假,放在自己前世都得被打工人们吐槽是‘福报’,老板私下里都不知道被问候父母多少遍了。
    没想到在这古代,竟然成了福利。
    当然,这还得归功于勤勉到近乎自虐的庆帝。
    毕竟不是每个朝代的官员都如此劳累,比现代工作时间短的朝代也不是没有。
    庆帝他老人家自己卷就算了,带着满朝文武一起卷,愣是把官员的休沐假期,压缩到了几乎没有的程度。
    对比之下,自己这点人性化管理,反倒成了金字招牌。
    李彻收敛心思,正色道:“既然学子们信任朕,跋山涉水而来,朕也绝不能亏待了他们。”
    “礼部当全力保障入京学子们的衣食住行,各沿途城池、驿站须给予妥善接待,提供食宿便利,绝不能让学子们饿着肚子来参加科举。”
    礼部尚书张氾闻言,脸上却露出无奈之色,出列奏道:“陛下圣心烛照,体恤士子,臣等感佩。”
    “只是礼部已然竭尽全力,协调各驿站免费提供餐食住宿,还会派人护送学子过危险路段。”
    “奈何驿站房间、储备粮草、经费及人手皆有限,如今学子数量远超驿站承载能力,实在是供不应求,捉襟见肘。”
    “加之《求贤诏》发布后,难免有些滥竽充数,意图混吃混喝之人,冒充入京学子。”
    “驿吏难以一一分辨真伪,导致资源更加紧张,真正有才学的学子反而可能得不到妥善安置。”
    李彻闻言,沉吟片刻,开口道:“既然资源有限,又鱼龙混杂,那便设下一道门槛,将那些浑水摸鱼之辈筛选出去,将有限的资源留给真正的人才。”
    张氾面露疑惑:“陛下的意思是?”
    李彻干脆地说道:“很简单,传令各驿站,凡欲享受免费食宿待遇者,需当场背诵《论语》,由同期入住的其他学子共同监督。”
    “凡背诵时磕磕绊绊、迟疑不定,乃至根本背不出来的,一律视为假冒,立刻驱离驿站,不予接待!”
    李彻本人并非儒家思想的拥趸,不相信‘半步论语治天下’的鬼话。
    但也他深知,《论语》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乃是启蒙必读的书籍,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如同后世学生必须熟记乘法口诀表一样,背不下来还算什么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07章君臣小会(第2/2页)
    此法简单直接,能有效筛掉大部分滥竽充数之徒,留下真正的读书人。
    当然,也可能真有读书人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