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朝堂之上,划江而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52章朝堂之上,划江而治?(第1/2页)
    北方战火初熄,亟待休整。
    而此时的帝都城,却沉浸在一片惶惶不可终日的氛围中。
    夏日的闷热,混合着朝堂上下的恐慌,让人透不过气来。
    宣政殿内更是炎热,摆放着许多的冰鉴。
    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却觉得背心一阵阵发凉。
    周王继位后,文臣们为他选定的年号为文初,是为文初帝。
    ‘文’强调将以文教礼仪治理国家,‘初’则代表新时代的开端。
    这个年号就很有意思了。
    它强调李明继位的合法性,还暗示了在李明继位之前,整个大庆是向武的,而在李明继位后才开始实行文治。
    这不仅打压了李彻,还明里暗里贬低了庆帝。
    当然,世家官员胆子再大,也不敢乱改庆帝的庙号,他依然是庆太祖。
    文初帝尽可能板着脸,想维持天子的威严,但那略显游移的眼神,却出卖了他内心的虚弱。
    大殿之下,翟燕刚从北方狼狈逃回。
    他本想去投奔郑茂,奈何郑茂比他输得还惨,只能带着残兵返回帝都复命。
    而郑茂却是败得一兵一卒都不剩了。
    此刻正跪伏在地,满脸的灰败之色。
    以左相杜辅臣,右相秦会之为首的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面色凝重,眼神闪烁地看着殿中的两人。
    杜辅臣手持玉笏,向文初帝禀报最新的战况:“陛下,定陶失守,兖州全境沦陷,逆奉兵锋已直指中原。”
    “幸得翟将军、郑将军浴血奋战,方能脱身回禀......”
    他话音未落,一名御史台的官员已经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指着翟燕厉声道:
    “陛下!翟燕丧师失地,十万大军溃散,致使北方屏障尽失,罪不容诛!请陛下严惩,以正国法!”
    有人带头,其他几个世家出身的官员也纷纷出列附和:
    “正是!翟燕身为大将,却一败涂地,有何面目立于朝堂?”
    “若不是他轻敌冒进,岂会有定陶之败?”
    “王三春一介贼寇,这都敌不过,有面目回帝都?”
    众臣的矛头几乎一致对准了翟燕,而对真正的主帅郑茂,却鲜有人提及。
    翟燕抬起头,双目赤红,额头上青筋暴起。
    他征战半生,何曾受过这等窝囊气?
    当初是这些世家门阀求着他入京之时,是何等的卑躬屈膝,不惜以重利厚禄许诺。
    如今不过败了一阵,就将所有罪责推到他一人身上?
    明明郑茂才是主帅,他输得更惨!
    “放屁!”翟燕怒吼一声,吓得几个文官一哆嗦,“当初若不是你们苦苦哀求,许以高官厚禄,本将军岂会行此大事!”
    “如今战事不利,便想卸磨杀驴?”
    “若无我翟燕和南军将士,尔等今日能否安然站在这金銮殿上,还是两说!”
    他怒视着那些指责他的官员:“兖州之败,乃是因为敌军势大,火器犀利!”
    “郑茂身为元帅,坐拥十万大军,却被敌军夜袭中军,一溃千里,他难道无罪?”
    郑茂听到自己被点名,顿时身子一抖。
    头埋得更低了,屁都不敢放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52章朝堂之上,划江而治?(第2/2页)
    龙椅上的文初帝见殿内剑拔弩张,生怕他们当场闹起来,连忙开口打圆场:“翟将军息怒,爱卿乃朕之肱骨,国家危难之际,朕尚需仰仗爱卿之力。”
    翟燕听见皇帝的话,却是不以为意,仍怒视着一众世家朝臣。
    文初帝见翟燕不给自己面子,只得尴尬地问向杜辅臣:“杜相,如今形势危急,如之奈何啊?”
    杜辅臣面上一副为君分忧的模样,好似庆军败了,他比谁都难过。
    他先是对文初帝躬身一礼,然后转向翟燕,语气诚恳地问道:“翟将军,依你之见,当下该当如何应对奉逆?”
    杜辅臣一口一个奉逆,说得毫不费力。
    要知道,即便是朝中大臣们,也大多仍旧称呼李彻为奉王。
    毕竟在什么时候都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嘛,奉军那么能打,万一真的打进帝都了呢?
    翟燕冷哼一声,强压下怒火,拱手道:“陛下!为今之计,唯有集中全国精锐,再次北上。”
    “收复失地已成难事,但若是能凭借长江天险,或可将奉军挡在江北,保住江南半壁江山!”
    “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世家官员,声音带着一丝讥讽:“此次出征,绝不能再将大军交给纸上谈兵之辈?!”
    “请陛下将京营禁军,南军,以及西南调来的兵马,全数交由末将统领!”
    “末将纵使粉身碎骨,也必会为陛下守住长江防线!”
    文初帝闻言,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将剩下的大军,尤其是拱卫京师的军队,都交给翟燕这个外人,这无异于将身家性命都托付出去。
    而且,偏安江南,岂不是要让国家分裂?
    这和他想象中一统天下的皇帝,差距也太大了吧。
    杜辅臣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抓住文初帝的犹豫,朗声道:“陛下!翟将军虽勇,但此言未免太过悲观,未战先怯,岂是统帅应为之事?”
    “若翟将军无必胜把握,臣以为,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郑茂将军虽有小挫,但熟知北方情状,或可戴罪立功!”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立刻跳出来支持郑茂,毕竟郑茂是自己人。
    眼看又要吵成一团,一直沉默不语的秦会之,忽然轻咳一声,出列拱手。
    他这一动,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秦会之面色平静,对文初帝缓缓躬身:“陛下,诸公皆欲战,然战若不胜,如之奈何?”
    文初帝像抓到救命稻草:“秦相有何高见?”
    秦会之淡然道:“陛下,既然我军一时难以收复失地,为何一定要打下去呢?”
    他语出惊人,满殿皆静,连翟燕都皱起眉头看向他。
    秦会之不慌不忙地继续:“奉军虽强,然其疆域辽阔,北御草原,东镇倭国、高丽,海外尚有航线需维护,兵力实则分散。”
    “臣观李彻拿下北方诸州后,便按兵不动,正是因其兵力捉襟见肘,需时间消化稳固。”
    他抬头看向文初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陛下与奉王,皆为先帝之子,同出一脉。”
    “何不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北上与李彻谈判?可约定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共尊大庆正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