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宿命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根据历史所记载,方才李诫满口中的姜大夫,如今是李隆基身边的第一宠臣姜皎。
    但也正是因为他此次将李隆基的想法,透露给李峤,导致被贬,结果死在路上。
    这对王家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姜皎是王皇后的重要支持者。
    唉...可就算我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我如今不过是一个名学生,又能阻止什么。
    王熙越想越郁闷,忽见旁边的李诫满从布包里面拿出一本书籍来,认真地背诵起来。
    “哇....不是吧?”
    王熙睁大眼道:“小满,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努力?”
    李诫满道:“你不会忘记了吧,今儿要旬试,所以才没有早读,否则的话,咱现在都已经迟到了。而且我爹爹说了,这回要再不及格,就让家里断了我的用钱,还要将我送去国子监住,那我可就完了。”
    “旬试?”
    王熙宁神一想,方想起来,这古代考试跟后世相比,也真是不遑多让,每月三旬,每旬都得考一次,分别是帖经、口试、时务策。
    而王熙和李诫满都已经两个月没有及过格了,顺便说一句,就读国子监,须满十四岁,也就是说,咳咳,他们也才就读两月。
    想着想着,王熙额头上不禁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因为关于学问方面的内容,他的记忆里面是一片空白。
    可见之前王熙就没有认真读过书。
    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可对于现在王熙而言,远虑、近忧一块来。
    真的是糟糕透了。
    “咳咳...小满,还...还有多余的么,借一些给我瞅瞅。”
    王熙伸出微微颤抖的手。
    李诫满也讲义气,拿出一本给王熙,“我已经托了人,注释好了,咱硬背就行。”
    此胖比王熙稍强一些,是属于那种临时抱佛脚的,王熙是临阵磨枪都嫌累的。
    已经多年未有见过课本的王熙,是汗流浃背地翻开课本来,一眼扫去,里面的古文,真是令他痛不欲生。
    “该死的,这都是一些什么玩意,看着都费劲,更别说背了。”
    看得一会儿,王熙就觉得意识渐渐模糊了。
    来到国子监大门前,当王熙从马车上下来时,只觉头晕目眩,差点都摔倒,幸亏一旁李诫满眼疾手快,一手拉住他,“雀哥儿,你没事吧?”
    “没...没事,只是用脑过度。”
    王熙摆摆手,又向李诫满道:“小...小满,如果...如果这回又没及格会有惩罚么?”
    李诫满诧异道:“咋了,咱都打扫了两个月的茅房,你还问我?”
    “茅房?”王熙吸得一口凉气,激动道:“我们可是皇亲国戚啊。”
    李诫满左右一看,“这里谁又不是呢。”
    是呀!
    这里谁又不是呢。
    在这封建社会,是有着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如何严格贯彻这一点,教育其实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国子监有六学,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而王熙他们就读是国子学,也可以说是全国最高学府,但千万不要误会,他们两个是纯纯的学渣,他们唯一进入国子监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祖父、父亲都是位列国公。
    更关键的事,这是进入国子学的唯一条件,跟学习成绩没有半点关系。
    简单来说,国子学只收文武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子孙,限300名。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中级官员的子孙,限500名。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低级官员的儿子,限500名,又收地方庶民中的俊秀青年,限800名。地方学校主要收地方官员及中小地主的子弟。
    但凡朝中官员,多半父母也都是当官的。
    是的,他们就是通过教育,对于统治阶级进行垄断。
    “......!”
    忽闻一人用诧异的语气喊道:“王小雀?”
    王熙偏头看去,但见三个年纪稍长,样貌俊朗的书生走了过来。
    李诫满哼道:“真是冤家路窄啊!”
    王熙闻言,凝神看去,同时从脑中搜索此人的记忆,很快他就找到这人的信息。
    还真是冤家路窄。
    方才叫他的那人名叫武崇文,其父武信乃是那武婕妤的兄长。
    而他上回之所以摔倒受伤,也就是跟这厮打马球,被他绊倒,摔下马去。
    想到这里,王熙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对呀!我的年纪既是我的劣势,也可以是我的优势,正所谓童言无忌。他嘴角微微扬起:“既然冤家路窄,那就狭路相逢勇者胜。”
    李诫满错愕道:“啥意思?”
    王熙低声道:“想不想不考这试?”
    “当然想。”李诫满激动道。
    王熙道:“待会看我行动,这旬试咱不考了。”
    交谈间,武崇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